仙道留行_第六十三章 人不要钱的时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人不要钱的时候 (第1/2页)

    事情正如林总管预料的那样,医馆没有放弃通过官司让留行药馆关门的打算。这毕竟是成本最小,最堂而皇之的途径。不知是因为此事在京城引起了极大关注,还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推动。裴迪被传唤的第二天,这件官司便在京城衙门开审了。

    医馆的准备十分充分,有人证有物证。他们找来了三个曾在药馆接受过治疗的病人,两个是处理伤口感染的,一个是接受针灸的。他们也都带来了药馆给他们抓的药。

    有了背后的造势和推波助澜,再加上这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件官司很快便成为了京城瞩目的焦点。当然,对簿双方都是京城顶尖的状师,也帮助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对簿双方在公堂上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激辩的焦点很快集中在了药馆的行为是否行医上。

    医馆十分地理直气壮,将病患的伤口拆开,用药水进行处理,然后再缝上,如果这都不叫行医的话,那什么才能叫行医呢?至于针灸,也也是通过针刺的手段使病人的病症得到减轻,这就是完全的特征明显的行医。另外,药馆还给病患开药,这更是典型的行医。

    裴迪的表现完全对得起他的名声。他以比对方更加义正词严的态势从几个方面驳斥了对方的说法。

    首先,他认为行医的一个必要特征就是收取诊金,而药馆对病患的帮助并没有收取任何的诊金。如果这都算私下行医的话,那么老百姓伤风以后,家人给他喝姜汤治愈了伤风也应该算私下行医。

    对于伤口处理,裴迪振振有词地辩称他的药馆只是给病患用了自己的独门药物,并没有进行别的医治。拆开或者缝合伤口都是跟着原先医馆的处理,没有进行任何的改动。药馆所做的,只是在伤口上使用药物,之所以要将伤口拆开或者缝合,只是因为伤者自己无法这么做。这就像街上卖狗皮膏药的,会帮助患者贴到身上一样。既然卖狗皮膏药的不是行医,那么这也不能算是行医。

    谈到针灸,裴迪更是对医馆进行冷嘲热讽。既然医馆完全说不清针灸的原理,怎么可以妄下结论。按照医馆的逻辑,那么有时巫师会给百姓施法解除他们的痛苦,那些也应该都是行医。

    至于开药给病患是行医,裴迪更是驳斥对方荒唐。药馆开门本来就是卖药的,晋国并不禁止卖药。客官来到店里不知道该买什么药,药馆提供咨询服务,完全是正当应该的。就像那些胭脂水粉铺一样,都会给顾客提供咨询和教导服务,这是生意里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刘行曾经旁听过庭审半日,听完以后对裴迪这厮大感佩服。这厮口才一流条理清晰不说,更是知识渊博,在辩论中不时引经据典。他还极其幽默,经常能让**的老爷庭下的官差都合不拢嘴。他还特别善于调动借用现场的气氛。每当他处于下风的时候,他总是能很巧妙地博得围观百姓的同情和声援,化被动为主动。

    主审此案的京兆尹韦光此刻十分头痛,没想到这样一件案子竟这么麻烦。

    之所以快速办理此案,就是因为他得到了授意,要快速办理审断此案,然后立即查封这家药馆。原本以为这就是一件极其简单的案子,案情清晰,判决容易。他知道裴迪在胡搅蛮缠,说的都是些歪理,如果在平时他早就给他一顿乱棒,然后直接判药馆败诉。但就在开堂前一晚宫里的刘公公突然找到了他,要求他秉公办理此案。

    韦光如何听不出这弦外之音,他立刻便明白了这场官司实际上是两大势力在角力。像他这样的聪明人,立刻便选择了一贯的中立立场。由此也才有了裴迪的那些表演。

    既然要秉公断案,那么就要有扎实的人证物证。

    看堂下双方,人证的话倒是裴迪一方更多,这家伙弄了十个病人来,和对方的证人的伤势是极其类似的。他们都坚称不是去看病,纯粹是去买药而已。相比起医馆方的三个证人,他们可谓是兵强马壮。不过,人证不在人多,只要有三个已经足够。

    至于物证,那便只能是医馆方提供的三个证人的身体了。对于裴迪的狡辩,只需要找几个专家或者引经据典,说明他们的处理方法和使用的器具药物确实是医师曾使用过的,或者是医书上有记载的即可。于是,韦光便要求医馆方进行查证。

    结果让韦光大吃了一惊。无论是专家还是所有的医书,居然都找不到任何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