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小兵传奇_第一一四章 朝堂之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一四章 朝堂之争 (第2/2页)

。”

    裴耀卿接着道:“不错,这两件事有本质的区别,老臣同意李相国的意见,让许默戴罪立功即可,况且此次北伐如箭在弦,事关对突厥的北伐大计,还是妥善处置为好。”

    朝堂上难得两位相国意见一致,李亨始料未及,这时,小太监已经拿着王德的奏折进了大殿,立刻呈给了李隆基。、

    王德的奏折自然主要是为自己和王鹏开脱,对王鹏的行为和自己的应对仅仅是轻描淡写,王忠嗣位高权重,他也不敢得罪,对王忠嗣也是极尽赞扬,奏折中着重写了许默的蛮横无理、飞扬跋扈和私调兵马,李隆基看了之后面无表情,将它递给了高力士,高力士又交给了李林甫、裴耀卿等人。

    一刻钟之后,奏折在一帮大臣手中轮了一圈,又回到了高力士手中。

    李隆基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更舒服一点,然后道:“各位爱卿,此事该如何处理啊?”

    李林甫躬身道:“陛下,老臣还是原来的意见,许默可以戴罪立功,王鹏拘役三年,另调王德为沙州刺史,他已经不适合留在太原。”

    李亨立刻道:“父皇,儿臣不同意,许默有私自调动兵马的嫌疑,况且他并非州府官员,岂能为一己之私调动兵马,此举已经干预了地方行政,按本超律法,应夺职贬谪,儿臣恳请父皇下旨,治许默之罪。”

    裴耀卿立刻反驳道:“不可。皇上,奏折中并未说明许默干预地方行政,审判之事是河东节度使、御史大夫王忠嗣所为,他也有这个权限,太子殿下要将这个罪名套在许默头上,似乎不太合适吧?”

    **的几名官员又出来声援,引起李党和中立官员的反驳,整个朝堂一片吵闹。

    李隆基看着大殿之上的混乱,心里并没有烦躁,不过却有一丝担忧,太子似乎心胸过于狭窄,也难以服众,特别是在对许默的处理上,竟然和裴耀卿等官员也发生矛盾,而李林甫的立场竟然也和裴耀卿一般,因为许默,朝堂之上的形势变得复杂了,也更平衡了。

    高力士也在看着朝堂上的纷争,心里为许默暗暗高兴,这个小伙子别看年纪小,但立身正气,心底无私,得到了李隆基和左相国裴耀卿等人的青睐,由于不得太子喜欢,李林甫也就没有对付他,倒让他左右逢源了,听说李适之也很看重他,看来前途远大啊。

    不过一帮文武百官吵了半个时辰了,仍然没有一帮人占上风,李隆基前一天晚上还和太真妃杨玉环芙蓉帐暖,这时候就有点犯困,见下面吵吵闹闹也有点烦了,便轻咳一声,下面这些人立刻依班站好,安静下来,等候皇帝的指示。

    李隆基正了正坐姿,咳了咳道:“众位爱卿,可以拿出个章程了吗?”话音刚落,看到下面众人又要跃跃欲试,心里一阵恼火,不耐烦道:“吵就不要吵了,谁能告诉我怎么处理?”

    大殿上一片沉寂,看到李隆基不耐烦,谁也不敢再触这个霉头,李林甫是察言观色的高手,自然不会说话。

    李隆基的脸色越来越黑。

    就在李隆基要爆发的时候,裴耀卿出班道:“皇上,依臣所见,现在此事案情未明,河东节度使和太原刺史各执一词,然此事事关重大,若许默确有谋反之事,恐对我大唐不利,因此,不如派一名钦差到河东详细查察此案,再禀明皇上。”裴耀卿这也是没办法,再争执下去也没有个好结果,他相信王忠嗣和许默,还不如就此缓冲一下,查明情况,堵住太子李亨的嘴。

    李隆基缓缓点了点头,道:“好,就准裴爱卿所奏。”接着看了看朝堂中的百官,威严地道:“吏部左侍郎刘尚为正钦差,刑部左侍郎林源光为副钦差,明日启程,到太原详细查察此案,务必做到公正无私、水落石出。”

    礼部左侍郎刘尚、刑部左侍郎林源光出班应道:“微臣遵旨。”

    圣旨一下,黄门信使便出发了,八百里加急直奔太原,三天之后便可到太原。

    早朝过后,长安城里便传遍了两个消息,一个是左右相国竟然联合起来了,与太子李亨当朝对垒,斗了个不亦乐乎,另一个消息是关于许默的,许默擅自调动兵马英雄救美,皇帝竟然没有追究,反而愿意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着实让京城里的权贵大吃一惊,很多人都想起了半年前会猎时那个矫健的身影,更引得京城中的少女们无限遐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