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小兵传奇_第一三零章 靖边新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三零章 靖边新军 (第2/2页)

儿几个太监扛着一副金甲过来,在高力士的配合下披挂上,再配上一把御用横刀,加上他气质高贵,穿上去更显威武不凡,他还摆了几个姿势,顾盼自雄,对高力士道:“力士,看朕披挂起来如何?”

    高力士赞道:“皇上威武,如天将下凡,不逊于太宗皇帝。”

    李隆基得高力士拍马屁,把他形容成天将,还与太宗皇帝相提并论,如吃了仙丹一般飘飘欲仙,高兴地哈哈大笑,这身铠甲重不过二十余斤,他穿起来也没什么压力,来到大堂中,道:“力士,把地图放下来。”李隆基登记以后,突厥、契丹、吐蕃相继为患,他便挂一张地图在勤政务本楼中,时时提醒自己,边患尚未平定,不过自从杨太真入宫以来,他已经甚少来这里了。

    高力士依言从一边的柱子旁的一根线一扯,哗啦啦,牛皮制作的地图从上而下展开来,还荡出了阵阵灰尘,李隆基却毫不在意,他来到地图面前,摸了摸河东北部、突厥左厢的位置,笑道:“从今以后,这里将永远成为大唐的版图。”王忠嗣在奏折中不仅描述了此次出兵的经过、许默的功劳,还阐述了通过筑城巩固东部草原进而与朔方合击突厥的战略构想,并希望李隆基给河东扩军,设立一支新军镇守草原,这件事情他已经有所决断,但还是要听取一下左右相国的意见。

    李隆基认真看地图,高力士不敢打扰,直到李林甫、裴耀卿来到,才提醒李隆基。

    “老臣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并排来到李隆基面前拜道。

    “两位爱卿快起来。”李隆基虚抬左手道,然后道:“来人,给两位相国看座。”

    “谢陛下。”四个小太监抬来了两张榻,李裴二人道谢后坐下。

    李隆基来到了龙椅上坐下,吩咐道:“把誊抄的奏折给两位相国看看。”

    李林甫和裴耀卿从太监手里接过奏折,越看越是眉开眼笑,接着又开始凝重起来,最后,两人几乎同时合上奏折,对视一眼后,站起来对李隆基躬身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李隆基含笑点点头,手指敲着案桌道:“对于王忠嗣的建议,两位相国有何意见啊?”

    李林甫道:“皇上,此次大捷,河东军功勋卓著,应大力予以奖赏,至于在草原筑城、练兵,老臣以为,应一步一步来,不能cao之过急,那些突厥俘虏、百姓应尽快释放,以示我皇恩德。”

    裴耀卿听到李林甫的话皱了皱眉,又白又浓的眉毛就成一团,大声道:“皇上,老臣不同意李相国的意见。”李林甫仿佛听到裴耀卿在表扬他,脸上还是带着一贯的笑容。

    李隆基道:“哦?裴卿,那你说说你的意见。”

    “是,皇上。老臣以为,王大帅说的有道理,此次出兵,让我大唐获得了对突厥的战略优势,如果不牢牢把握这个优势,这次出兵就前功尽弃了,下次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吗?突厥人也不是傻子,他们肯定会有所防范,因此老臣认为,应该立刻加强河东的军力,防止突厥人反扑,同时在冬天来临前筑城。”裴耀卿一口气说完了所有的话。

    李林甫苦笑着摇摇头,道:“裴相国,左藏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年初中原大旱,拨付了两百万贯的抗旱钱,现在还不知道收成如何,皇上仁爱,免除了河南、河北、山南的租庸调,各镇军饷日渐增多,这个家不好当啊。”李林甫主管户部和吏部,一说到钱便开始哭穷。

    裴耀卿想了想道:“皇上,王大帅在奏折中写到缴获牛羊马匹无数,不如由朝廷对此次出征的军士进行抚恤和嘉奖,所缴获的牛羊马匹等由他们自行处理,朝廷不再负担筑城等费用,出征的士兵不过一万五千人,伤亡也不到四千人,这一点对于朝廷来说还是可以负担的吧?”

    李隆基沉吟半晌,看了看李林甫,李林甫道:“抚恤和嘉奖可以以钱和永业田来发放,这样左藏的压力也小一点。”

    李隆基点了点头,道:“王忠嗣已经提交了军功名录,你们仔细研究一下,该怎么封赏、怎么奖励,你们提出一个方案,上朝的时候报给朕。”

    “是,皇上。”李林甫、裴耀卿拜道,看到李隆基挥了挥手,便慢慢退出了大殿。

    李隆基又皱着眉头来到了地图前,指了指河东和朔方,突然道:“力士,传旨,封许默为定远将军,冠军县子,赏钱五百万,绢一百匹,建立镇北州,重建安北都护府,由你遥领安北都护,许默为镇北州都督,安北副都护,全权署理安北事务,再新建靖边军,许默为靖边军兵马使,靖边军编制两万人,步骑兵各一半,希望许默再接再厉,为国效力,再传王忠嗣进京献俘。”

    高力士都有点搞不懂了,刚刚还让两位相国去商议嘉奖的事情,一转身就自己对许默进行了嘉奖,还是破格提拔,奖赏优厚,不过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许默也是他很看好的年轻人,嘴里应道:“老奴遵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