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章 风雨欲来 (第2/2页)
道。 李隆基这才醒转过来,无力地挥挥手道:“退朝,太子、李相国和裴相国留下,速传河东节度使王忠嗣入宫。” 高力士连忙唱道:“早朝已毕,退朝。” 百官们带着重重疑惑离开了含元殿,李亨、李林甫、裴耀卿刚出大殿,就被太监追上,告知皇帝让他们去紫薇宫,当他们来到紫薇宫的时候,皇帝李隆基正在那副巨幅的地图前沉思,他们不敢说话,默默站在一边。 “刚刚得到情报,突厥登利可汗集结三十万大军,进攻镇北州,而回纥也遭到突厥与坚昆的夹击,现在损失惨重,各位爱卿有何良策?”李隆基忽然道,声音有些沙哑。 “啊?”三人大惊失色,李林甫久久不语,李亨脸色苍白,双眼失神,只有裴耀卿曾在边关为将,心中镇定不少,道:“陛下,老臣恳请速召河东节度使王忠嗣入宫商议。” 高力士低声道:“陛下已经命人召王忠嗣入宫了。” 殿内一片寂静,突厥的三十万大军如同大石一样压在众人的心上,压得他们说不出话来。 许久之后,王忠嗣的声音震醒了众人,“臣王忠嗣参见陛下。” 李隆基转过神来,脸上有些憔悴,连几个老人斑也显得格外显眼,他边走向龙椅边道:“忠嗣来了,好了,众爱卿坐吧。” 李林甫等人坐下后,李隆基开口道:“刚刚接到密报,突厥登利可汗集结了三十万大军,要进攻镇北州,同时,回纥部也受到了突厥和坚昆的夹击,损失惨重,如何应对,各位爱卿有何良策?” 众人都看向李林甫,李林甫只好道:“突厥人大举进攻,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我大唐自不可坐视镇北州的丢失,应立即调集河东、朔方、河西、安西等镇兵力,直捣突厥牙帐。” 没有人赞成也没有人反对,这是必然之举,谁都说的出来。
“镇北州对我大唐至关重要,是大唐征服草原的基地,一旦失去,再想如此次般轻易夺取是不可能了,从河东等地调兵是肯定的,但从发出命令到军队出击,还需不少时日,镇北州能坚持到那个时候吗?”李隆基忧心忡忡地道。 裴耀卿道:“许默一向以善战著称,从军时日虽短,但每战必获大胜,老臣相信,许默能等到我大军到达之时。” 李亨奇怪的看了一眼裴耀卿,他实在是不知道这个老头对许默哪里来的这么大的信心。 想起了许默的辉煌战绩,李隆基心中稍定,却见王忠嗣在不断摇头,问道:“忠嗣,你有不同意见?” 王忠嗣抱拳道:“皇上,臣相信许默的能力,但只怕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的镇北州,兵微将寡,怕是难挡突厥大军一击。” “啊?”众人大惊。 “先前出征的河东各军呢?”李隆基急问道。 王忠嗣一脸苦涩,道:“回皇上,先前出征人马共一万五千余人,皆是各军的精锐,经过苦战,都伤亡不小,臣进京之时,命伤亡最大的岢岚军和横野军所部返回河东,只留下大同军和天兵军的剩下的兵力,不过五千余人,接到皇上的圣旨后,许默向臣建议从解救的汉人和俘虏的突厥人中征兵进行cao练,到现在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恐怕还不堪重用。” “唉”,李隆基等人都大叹一口气。 突然,王忠嗣抬起头道:“皇上,臣认为,我们应该相信许默,必须尽快调集援军,从各个方向向突厥施压,迫使突厥人缩回去。” “说说你的理由。”李隆基急道。 “许默善于练兵,两个月即使不能成军,但如果是防御,两万靖边新军还是堪用的,许默手里还有六千精锐骑兵,他用兵一向正奇结合,突厥人虽是人多势众,但来的方向不同,彼此属于不同的部落,依臣对许默的了解,这六千骑兵将成为许默的尖刀,在突厥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搅个天翻地覆,拖延他们的进攻速度,因此,只要立刻调集援军,镇北州一定能保住。”王忠嗣坚定地道。 “我不同意。”李亨大声道,“父皇,许默年纪轻轻,就算用兵如神,手上也只不过有六千骑兵,如何能抵挡突厥人三十万大军,要是许默很快就兵败,突厥人就可以掉过头来,将我军的援军各个击破,到时边关尽失,我大唐危矣。” 没想到李亨反应这么激烈,王忠嗣心里一阵恼火,他猛地站起来抱拳道:“陛下,臣以项上人头担保,许默必定能拖住突厥人,等到援军到达。” 李隆基还没说话,李亨嗤之以鼻道:“王大帅,许默一旦兵败,后果不堪设想,恐怕你的项上人头还不够用。” 王忠嗣一阵心寒,昔日的好友为了私人恩怨,竟然丝毫不顾大唐的安危,更可恨的是这个人竟然还是大唐储君,他心中一阵绝望,怆然道:“请皇上下令,臣这就回河东,若许默兵败,臣必率军挡住突厥人,突厥人要想南下,必须从臣的尸体上踏过去。” 李隆基厌恶地看了一眼李亨,站起来道:“忠嗣,那河东之事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给朕回来。”王忠嗣从小在宫中长大,李隆基视如己出,感情很是深厚,说着说着也动情了。 王忠嗣热泪盈眶,双膝跪倒在地磕了一个头,道:“皇上保重,忠嗣告辞了。”接着站起来和李林甫、裴耀卿抱拳行礼,转身出了大殿,门外的亮光将他雄壮的身影拖出一条长长的影子,越发显得悲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