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五八章 王记马行 (第1/2页)
草原上正在血腥厮杀的时候,河东各地也是一片忙碌,尤其是驻军的各州,更是引起了混乱,一切的原因就是王忠嗣要发兵援救镇北州,他人还在京城的时候,就已经发了鸽信,要求各军做好出征准备,经过五天五夜的长途跋涉,王忠嗣回到了太原。 太原东市内西北转角处,新开张了一家大的骡马店,叫王记马行,卖的都是上好的马、牛、羊,价格还不高,当然也有受伤的牲畜,价格就更低了,就是里面的一些伙计,也是身子有残缺的。 由于价格实惠,供货充足,王记马行的生意特别好,伙计们每天都忙着送货,这几天生意更好了,很多士兵都来买马。 王忠嗣出兵的命令传来后,驻扎在太原的天兵军快速做好准备,但此次出击是为了救援镇北州,所谓救人如救火,行军一定要快,骑兵问题还不大,但唐军主力是步兵,步兵要是急行军,会降低战斗力,到了战场可能就是送死,于是很多士兵想买马,刚好王记马行有大量好马出售,很多还是战马,最重要的是价格不贵,如果是士兵购买的话,还能打折。 如今的中原,一匹好马价格至少要五十贯,在太原会便宜一些,也要四十贯左右,但王记马行只要三十贯钱,就能买匹好马,如果是现役士兵购买,二十贯就能牵走,所以很多天兵军的士兵都来王记马行买马,这几天卖掉了几千匹。 “掌柜的,您要的一千匹马已经准备好了,就在城外军营旁边。”太原王记马行内,一个伙计来到掌柜的房间外禀报道。 “好,我这就出来,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的各一千匹送过去了吗?”说着从房里走出一个掌柜打扮的人来,却是王东。 “已经送过去了,应该还在路上,伙计还没回来禀报。”伙计答道。 王东点了点头,快速向门外走去。 没错,王记马行的掌柜就是王东,不过幕后的大老板却是许默,两个月前消灭突厥左厢的战争,唐军缴获了近三十万匹马,除了装备部队大约十万匹外,其他的许默去芜存菁,受伤的、老的、病的马匹,一共清理了六万余匹,许默按照柯六斤提出的建议,在太原、长安、洛阳等开马行,也卖牛和羊,反正他也有本钱,到现在连同好马,一共卖出了七万多匹,赚了上百万贯钱,在马行工作的伙计,也大部分是此次战争中受伤退伍的唐军士兵,他们领了抚恤金以后,也有了一份安身立命的职业。 至于完好的十多万匹马,有大有小,许默将他分成了四个马场,分别组建了四个放牧队,并制定评比制度,对这四个马场进行考核,只是刚刚开始,如今效果还不明显,其余牛羊,也按照此制度,进行专门的养殖。 天兵军军营内,也是一片忙碌景象,到处是到军械库领取装备、粮草的士兵们,他们有的兴高采烈,有的愁眉不展,有点魂不守舍,有的恋恋不舍,也许有着太多的牵挂,不过这些作为兵马使的裴定都不在意,他现在很兴奋,也很紧张,原本他对自己三十出头就出任兵马使还是蛮自得的,现在和许默一比,那就什么也不是了,所以他憋着一股气要好好立功,扬眉吐气。 中午吃完饭后,裴定就站在中军大帐得地图前面思索,思索怎么样才能立大功,所有的事情已经吩咐下去了,下午他回去检查一下,如果军令不变,他的军队明天一早就要出发。 “报,将军,外面来了一个马贩子,自称是将军的故人,想要见您。”亲兵进了大帐报道。 正在思索的裴定不耐烦地摆摆手,喝道:“都什么时候还拿这种事情来烦我,给我赶走,赶得远远的。” 亲兵有些迟疑,道:“将、将军,他还带来了上千匹的好马。” “好马?”裴定愣了愣,突然眼睛一亮,自己军中不久缺一些战马吗?天兵军驻扎在太原,粮草、军械等补给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是充足的,而唐军中不仅配备了大量的战马,骑兵不用说,自然是有马的,很多步兵也有马,有些是军中的马,更多的是私马,即士兵自己所有的马,也许不是很好的马,但也大大增强了机动力。 “快,快让他进来见我。”裴定马上下令道。 不一会儿,帐外就吵闹起来,很多人说话,还夹杂着大量的马嘶声,裴定还有些奇怪,难道有这么多马?他出去看个究竟,刚出大帐就看到以前王忠嗣府里的家丁王东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他还正纳闷着,王东已经作了一揖道:“王记马行掌柜王东见过裴帅。” “王东,你怎么来了?咦,你什么时候成了王记马行的掌柜?”裴定笑道,他看到了这些马匹,都是上好的战马,王东前来,必然是有好处的。 王东也不是以前的王东了,以前他是个家丁,见到裴定这个舅老爷,必须恭恭敬敬的,自从许默鼓励他后,他就立志要跟着许默做一番事业,后来许默请他来做管家,现在又把偌大的马行给他经营,还取名为王记马行,这在让他死心塌地、感激涕零的同时,也变得自信多了。 “突厥来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