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节 春宵酒浓 (第2/3页)
鼎定中原的王朝缔造者多尔衮,由清朝的第一个皇帝,一代雄主清太宗皇太极做我的主婚人兼职“高堂”,这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经历啊!正所谓是“事事难预料”啊! 不容我再胡思乱想,透过盖头的影子,看到我左边的多尔衮已经叩拜下去,本来参拜皇帝应该是三跪九叩,不过眼下皇太极的身份是所谓“高堂”,拜一次就可以,于是我也像模像样地跟着多尔衮一齐俯身叩拜。 再次直起身来,旁边的侍女过来,分别扶我们起身,然后把两只本来并排的软垫分开,然后扶着我们相对而立,这时再次听到那个悠长滑稽的声音:“夫妻对拜~~~” 于是我和多尔衮相对着跪下,然后开始一本正经地对拜,不知怎的,我突然觉得有点滑稽,终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好在声音很轻,估计旁边的宾客们应该没有听到,不过随之听到多尔衮轻声说:“小声点,不要让他们听到了。” 没想到由于垫子放的太近,我们双方可能确实有点跪得太靠前,结果在低头叩拜的时候,两人礼冠上的尖顶撞在了一起,我的礼冠被撞得一歪,差点掉了下来,估计他的帽子也差不多情形,我们两人看来是用力太猛,我连忙扶正礼冠,小声骂道:“真是没用,怎么搞的?” 他也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然后轻声道:“我也不是故意的啊。” 这次的声音终于被大厅里的众多宾客们听到,只听周围一阵哄笑,大家七嘴八舌道: “什么不是故意的,我看就是故意的!” “是啊,居然当着我们大家的面挑逗起新娘子来了!” “对啊,一会儿说不定到洞房里就更热闹了,我们可不能闲着啊,一定要去凑凑热闹!” …… 我的脸居然开始发烫,但此时尽管旁边的众人拿我们开涮,但是我不可以开口回击,只好暗暗羞恼,与此同时旁边的司仪也悄悄说道: “新郎新娘请肃静,不要讲话。” 这时拜堂结束,我松了口气,在侍女的搀扶下直起身来。 接着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接近,到了面前停了下来,一个侍女恭声说道:“请新郎官用桃木箭揭开新娘盖头,驱吉避凶。” 不会吧,难道他们的习俗不是到了洞房里才接盖头的吗?记得在所有的古装电视剧里都是这样的一幕:新娘羞涩地端坐在床头,由幸福微笑着的新郎轻轻揭开盖头,然后托着新娘的下巴细细欣赏,再加一句“你真美!”,然后是新娘的一句羞赧的“你真坏!”接下来就是洞房花烛夜。 我正沉迷在幻想中,一支桃木箭伸了进来,接着一下子挑开了我的盖头,把正走神的我吓了一跳,眼前的视线再无阻碍,我看清了多尔衮带着微笑的那张俊美非凡的脸庞,他今天一身红色吉服,华贵考究的紧身束腰的礼服衬托出他完美英挺的身材,头戴装饰着红珊瑚的貂皮冠,衬映着白皙如玉的肤色,他正用洋溢着笑意的眼神欣赏着盛装打扮的我。 我呆呆地望着我的新郎,他似乎浑身散发着一种夺目的光彩,几乎把周围的一切都映亮了,正所谓是明珠在室,蓬荜生辉,更不要说这本来就足够华丽典雅的王府正厅了。 周围居然是一阵出奇的宁静,我这才注意到宾客们正众目睽睽地盯着我看,这些衣着华贵的满洲贵族们此时注视我的眼神跟在朝鲜军营里的那一次没有什么两样,他们也同样被我的容貌而镇住了,以至于一时间没有来得及起哄。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来:“今天见识到什么叫美女了吧比起我这位小婶婶来,我们平时府里的那些才真叫‘庸脂俗粉’,怎么样,看呆了吧?” 我侧脸一看,果然是那个一向不安分的豪格,他也注意到了我没好气地眼神,冲我挤了挤眼睛,故意岔开了话题:“你们还愣着干嘛?快点催他们喝交杯酒啊!” 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大家纷纷催促快点上酒,这时酒已经端来,侍女正端起酒壶欲将两只杯子斟满,身后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等一等,这么重要的酒,还是由朕亲自来斟吧!” 周围嘈杂的声音立刻平息下来,我这才想起这次婚礼的主婚人皇太极正坐在我们背对着的中堂之上,我闻声回头望时,只见一个身穿明黄色绣满盘龙服饰,年约四五十岁的人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步履威仪,气度非凡,哦,原来这位身材发福,魁梧雄壮的圆脸中年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清太宗皇太极了,和我看到的画像还是蛮像的,不过看样子离史书所载的两百多斤的体重还有一小段距离,看来此时还是年龄未到,有待努力。 我充满仰慕地望着这位清太宗,甚至忘记了矜持和作为新娘的羞涩,直到多尔衮悄悄拉我一下,我这才回过身来,接着跟多尔衮一起跪下,“感恩戴德”道:“臣弟[奴婢]不敢有劳皇上!” 皇太极用温和的声音道:“无妨,多尔衮,你是朕最为爱重的幼弟,又是朕的左膀右臂,朕一向对你情如父子,今日你和朝鲜公主喜结良缘,朕下来为你斟杯酒,也不必如此挂怀。” 皇太极比多尔衮大了二十岁,做他的父亲都足够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尚且大多尔衮三岁,所以说句“长兄如父”的话一点也不过分。不过多尔衮仍然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装得真像,不露一丝痕迹:“臣弟受皇上如此厚爱,日后定然竭尽所能,也未能报答主上深恩!”接着又是连连叩头。 皇太极伸手扶起“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多尔衮,然后侧脸望了望我,然后赞许地颔首道:“嗯,义顺公主果然貌美非常,想必人也贤惠通礼,贵国君主确实对我大清甚有诚意,日后我大清必会庇护朝鲜,若有敌国进犯,我等自然不会坐视不理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