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生活_第五章 吴县的季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吴县的季家 (第1/2页)

    吴郡原本叫做苏州,在天宝元年的时候,和各州一样,都改成了郡,领江南六县,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富庶两辆马车,带着一股风霜,徐徐驶进吴县城门,进了城,道路平坦后,季墨轩首先感到的就是自己屁股下面的震动小了,周围的声音也愈发的嘈杂起来,听到这喧哗声,季墨轩精神振奋,探首出去张望起来。

    积雪虽然已经化去许多,可地上还是湿答答的,即便是如此,街上已经涌出了许多的行人,季墨轩就这样东张西望,看着来来往往,虽然步履蹒跚,却满脸挂笑的行人,阳光从屋檐照射下来,照在陌生的街道,陌生的招牌匾额上,满大街都逸着朝气,光是看上去,就让人觉得十分暖和,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对陌生城市的新奇所致,才会出现这样的感官。

    “街上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好热闹啊。”季墨轩赞叹道,原本还以为都是江南东道的,吴县和钱塘县差不了多少,可现在看来,好像又有所不同。

    萧娘笑道:“都快大年三十了,整个大唐,有哪家会不热闹,哪个会地方不喜庆。”季墨轩听罢,暗骂自己没记性,这才想起来,原来马上就要大年三十了,难怪街上会有那么多人,想来钱塘县也是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自己今年却不能在那里过年了,离开几天,他就开始怀念起钱塘县来了,显化寺里面那个没表情的老和尚不知有没有听自己的话,在禅房内放个炉子暖和暖和,清河街后面的包子铺今天应该又是人满为患生意兴隆吧,还有西井桥两头牛记杂货和凌风阁的两个死对头,去年的年末,互看不爽的他俩可是斗的厉害,全钱塘县可都盯着他们,两家纷纷减价,每天都数着自己今天的客人有多少暗自记在心中,然后又踮起脚尖扬起脑袋眺望对面,看对头那边又有多少客人,拼的就是哪家店的生意好,谁也不知道他俩为什么看对方不舒服,不过他们暗中较劲,物美价廉的酒食杂货,的确给钱塘县的许多百姓带来了便利。

    念头百转,季墨轩的兴趣又散了大半,原本热闹的街头,在他眼里又变得索然无味,倒是端坐对面的季长陵,又像是勾起了往事一般,陷入了回忆当中,喃喃开口道:“是啊,转眼又是岁末了,这时候的长安,放眼望去,怕是挤满了从各地汇集而来的举子。”

    季墨轩眉梢一挑,也不知道季长陵说这话到底是含着些心思的,还是真的是回忆往昔,不禁脱口感叹,不过他面上的怅惘缅怀,好似不是装出来的。不管怎样,季墨轩现在一听到科举,就难免有些神经紧绷起来,担心又从季长陵的脑海里牵出一段有关科举的回忆来,便再也不敢说话。

    马车一路向前,车夫不知道路,便停下车来转头询问季长陵,穿街过巷,终于在一座外表看去,颇为体面的宅子外面停了下来,众人下了车,季墨轩抬头看去,见宅子门牌上写着季府两字,他也来过几次,知道这栋祖上传下来的宅子,便是自己次行的目的地了。

    萧娘付了马车钱,两名车夫信得过季长陵,也没有点算,直接收进裤腰,驾着车去了吴县马驿,车夫离开之后,季长陵站在带着带着一众人来到了门前,驻在门前片刻,才探首叩门,一个老下人开了门,自然认得季长陵等人,见到是家里面的三爷,幸喜的请进屋。

    季长陵本就是吴县人,少时便再次长大,这栋季家宅子已经传了好几代人,几重院落,也不是很大,但比起钱塘衙门的眷宅,也要大上许多,里面院落的格局布置也是不俗,置办这宅子的时候,季家人的家底还挺厚,既然买下了这么大的宅子,当然也装扮的漂亮一些,里面的家具虽然老旧,但还值些钱,比如季墨轩现在坐着的椅子,木料上乘,做工也很精细,几天的马车颠簸,一下子能做的安稳,季墨轩舒坦的伸直了双脚。

    “三弟,你可算是回家了。”几人才方坐下,就见着季长佑走来,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位老妇人,除了身上衣料之外,很普通的一位老妇人。在几个丫鬟的搀扶簇拥下,老妇人缓步行了过来,季长陵一见到那老妇人,也顾不得和季长佑叙旧,连忙起身跑过去,拜道:“孩儿见过母亲。”

    萧娘也紧随其后,拉扯着季墨轩来到妇人面前行礼,这位老妇人便是季墨轩的奶奶,在季家,就数她的辈份最高了。

    季老夫人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越发的明显起来,对季长陵说道:“可算是回来了,一家人都齐了。”

    “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