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西安事变 (第2/2页)
其它的资源,不能让锡山同志快活了,如果他识相,让他当山西的行政院院长,不识相的话就让他灭亡。晋军打打内战还行,如果碰上赵家军这支革命的军队,武装到牙齿了,看他们怎么办,明年就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候,赵云可不想那时还没准备好。正好借这个机会,拿下山西,锻炼东北军,通过这次战役,把这支历史上背着耻辱的军队重新振做起来,在以后的抗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事情。 东北军的队伍比较庞大,有近三十万人,这么多人太多了,需要精简,不愿意当兵可以分得土地,还可以给一百大洋的安家费,在河南、河北有大量的土地无人种,这些人还可以作为后备役,随时可以投入战斗。这样精简下来十万人,不仅发展了当地生产,为明年农业生产打好了基础,也解决了一个不安定的因素。 整编后东北军共二十一万人,东北集团军长是王以哲,下辖六个军。第49军,军长刘多荃,辖第105师(师长高鹏云)和第109师(师长赵毅) 第51军,军长于学忠,辖第113师(师长周光烈)和第114师(师长牟中珩) 第53军,军长万福麟,辖第116师(师长周福成)和第130师(师长朱鸿勋) 第57军,军长缪征流,辖第111师(师长常恩多)和第112师(师长霍守义) 第67军,军长吴克仁,辖第107师(师长金奎壁)和第108师(师长张文清) 骑兵第2军,军长何柱国,辖骑兵第3师(师长徐良)、骑兵第4师(师长王奇峰)和骑兵第6师(师长刘桂五)。
原来在历史上,这些人还是比较惨的,现在靠上了赵云,那是过上了好日子了,没办法,谁叫赵哥有钱呢,这年头,打仗就是在烧钱,没钱什么事也干不了。山东政府全面为东北军换装,所有部队全部配备了卡车行军,服装全部换成山东军的美式装备,这时候西北的天气已经有些冷了,棉服都已经发下来了,换下来全部扔掉,哥不差这点钱。 武器全部装备AK47,弹药全部装满,火炮已配发到位,但是坦克是不配备的,这些人也不会用。而且进入山西以后行军也不方便,如果需要河南的部队会派出坦克进行支援的。 原来历史上,在1929年,东北军奉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约30万人,由张学良统辖。1930年爆发中原大战,东北军支持******,主力再次入关,控制京津地区,并收编冯玉祥军宋哲元部。 1931年“满洲”事变暴发,张学良为保存实力,对日本侵略不作抵抗,主力大部退入关内,只有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和少量东北军官兵拒绝执行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自发组织反抗日本侵略军。 1933年旗下宋哲元部参加抗日长城战役。1934年3月张学良就任鄂豫皖“剿总”副司令,驻武昌,部分东北军南下。1935年夏张学良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总司令是******),16万东北军主力主力被******调至陕甘一带围剿红军,经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三次战役,损失近三个师。南满官兵久厌内战,张学良秘密至上海会见杜重远、李杜等人士,****秘密党员刘鼎赴张学良处工作。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 在历史上张学良为表诚意,亲送******回金陵,却遭蒋毁约而囚禁,东北军近20万士卒群龙无首,并在主战主和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最后发展到内部残杀。1937年2月2日,东北军少壮派应德田、苗剑秋、孙鸣九等人杀死了东北军元老派67军军长王以哲、西北总部参谋处处长徐方、副处长宋学礼和交通处长蒋斌等人。血案发生后,王以哲的至交第105师师长刘多荃为了替王以哲报仇,将部队开进西安搜捕少壮派军官,诱杀了旅长高福源,东北军内部残杀的悲剧愈演愈烈。经过****代表******多方做工作,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1937年3月东北军高级将领接受了******提出的东北军东调的“乙案”。东北军遂东调,分驻豫南、皖北、苏北地区。4月到6月,南京政府对东北军进行整训、缩编。由每军四师的甲种军缩编成每军二师、每师二旅的乙种军编制,仅骑兵第2军保留三个师。 现在兵强马壮的,就待时机出征山西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