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钟山之南 (第2/2页)
冲刺而下扑向左侧涌来的流寇。何越回头望了一眼。接着喊道:“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右向。前行。” 战阵之中三排指挥发出“右向。前行。”的喊声。 三排士兵从战阵之中脱离出来朝右侧的流寇冲去。 双方都是快步奔行。很快何越的三排士兵跟右侧涌来的两千流寇撞在一起。杀声顿起。 左右两侧不断传来喊杀声。但是位于中间的战阵却依然保持了原样。一动不动地静立在那里。就像一座小山一样。 数百人士兵冲入两千人的敌人中间。光是那份胆气就不是流寇所能相比。而且跟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交战。流寇除了人多就毫无作用。 首先溃败的是跟北府军交战的左侧两千流寇。在强大重甲铁骑拦腰冲击下。两千没有任何防护衣甲的流寇被砍得嗷嗷苦叫。被冲散成两截之后。流寇扔下几百具尸体朝南方退去。 斜坡上的旗号传来。出击的重甲铁骑在流寇溃逃之后。停止了追击开始返回斜坡。同时斜坡上面的另外几百骑兵从斜坡上飞奔而下。朝右侧正在跟何越步兵接触的流寇冲去。 前方有强悍的步兵拦截。左侧又有铁骑冲来。刚刚跟步兵接触的两千流寇立刻朝南方退走。被随后赶来的骑兵杀了几十人。 两侧的敌人陆续退走。何越收拢士兵后退到斜坡上面。骑兵分立两侧。步兵立于中间。 返回钟山半山上。刘裕朝一身血迹的何越笑道:“这处没有朝廷的人看见。否则光是刚刚的战斗足以让你扬名京师。步兵行动之间变阵不易。你却能够如臂使指。果然是名不虚传。”
“小将有多少底细。参军大人还不是一清二楚?”何越的目光朝山下的流寇望去。“此次孙恩小败一场。不敢再来冒险。若是对我们久攻不下。徒然挫动锐气。” “不错。孙恩带数万之众。自然不肯被我们牵制在钟山。虽然占据钟山可以使他同水军配合攻入北篱门。不过即便没有水军。他们依然可以攻打东篱门。若是能够攻陷东篱门便可直抵内城护城河。且东郊多有皇族贵族的庄园。粮食充盈。” 刘裕对建康的环境要比何越熟悉得多。何越问道:“若孙恩果真攻打东篱门。我们又该如何?” “等。建康城外城郭虽然不比内城墙。但是想要攻陷东篱门孙恩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尤其是流寇精锐在攻城时会大批损耗。我们暂时按兵不动。任由孙恩攻陷东篱门。一旦他们攻陷东篱门。定然直扑护城河。我们可在东郊同孙恩一决胜负。另外东郊还有东府城。长年驻兵。我们若稍有赢面。东府城内驻军必然出城响应。如此一来大破孙恩绝非不可能。” 听罢刘裕的话。何越连连点头。任由孙恩攻陷东篱门绝对是个好计划。虽然在东篱门被攻陷之后。建康会损失惨重。但是却能够疲惫流寇。让他们消耗精锐。减少交战时自己的损失。 而且对于刘裕来说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在内城外跟孙恩大战。 在外郭城外大战孙恩跟在东郊大战是完全不同的。外郭城大战。建康朝廷根本没有人会来看。即便是天大的战功对于朝廷来说也不过是一纸文书。但是在内城外便完全不同。 若是孙恩攻陷东篱门。建康城必然为之震动。就算司马元显再怎么龟缩也会到内城墙亲自督军。在内城外与孙恩大战。整个建康城都会看得清清楚楚。稍有战功便非同小可。要是能够击溃孙恩。保存建康。那比平定无数次的战乱更加引人注目。 刘裕想要往上爬。这样的战功定然不会舍弃。虽然这样的行为有点纵贼为功的嫌疑。但是以自己仅有两千人而言。完全不成问题。谁都不能指责只有两千人的军队不在外郭城击溃孙恩。 对于何越来说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减少兵员的损失。至于建康城各大士族的损失就不是他需要担心的事情。而且如果能在内城外大战孙恩得胜。就能够让几家士族另眼相看。 虽然梁津已经在南康郡站稳脚跟。但是自己还缺少一个名分。能够在这一战中讨取这样的名分。以后就可以大张旗鼓地发展。这对于自己的手下来说也十分重要。 半山上的两人才商议妥当。山下流寇也开始有所行动。数千流寇朝钟山行来。在斜坡前布成一个圆阵。其他的流寇跟随着孙恩的大旗朝南退。从燕雀湖一直朝东篱门过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