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主战主和 (第1/2页)
元兴二年二月。桓玄矫诏自任大将军。同年九月。更加授相国。封楚王。封的十郡。并加九锡。准备篡位。十一月二十一日。晋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十二月三日。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改元永始。 长沙刺史府内。各郡文官和军部武将济济一堂。由于桓玄称帝事关重大。现在湘州已经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纷纷纭纭。 何越坐在大椅上看着刺史府大堂内正在激辩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心里暗自称好。虽然这些人在大堂之内吵的不可开交。但是在外面却是只字不提。这让他感觉自己这帮手下还算不错。而且历史上其他主战派和主和派不同的是刺史府内大多数文官主战。而武将大部分主和。这怪异的事情让何越暗自摇头。感觉好笑。 梁津坐在何越的身边向他低声问道:“你对这事情有什么看法?现在他们闹成一团。若是不拿出能够令双方都满意的答案估计他们要弄点事情出来给我们瞧瞧。” 何越转头向梁津问道:“你有什么意见?或者说你个人的看法如何?” “我认为现在还不是谋夺南郡的时候。虽然湘州已经趋向稳定但是我们依然根基不深。进攻南郡不管成功与否都会给我们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这事情目前还不能做。“我也是这么认为。先等他们吵累了再说。” “好。” 一众人中范文俊也是默不作声。过了好一阵子等这些嚷嚷的人都差不多把自己的目的说完了之后。范文俊站起来道:“好了。大家不必再有争执。还是听听何将军的意见。” 说着范文俊向何越露出一个笑容。 何越坐在椅子上将手里的茶杯放下之后。站起来朝下面的人问道:“谁是主和的。站一个代表出来。” “属下常鸣远主和。” 何越笑着问道:“你为什么觉的要与桓玄修好?” “桓玄拥荆楚之众。掌权于健康。刘牢之败亡。江东士族豪门尽皆缄口不言。任由其登位据极。无有反抗。这些人非是不欲。而是不能。此时桓玄新近的志。威服天下。若取南郡无异直接对抗桓玄。不论是否能够拿下南郡对我们而言都是有害无益。因此不如权且忍一时之气。” 常鸣远显然对此做过一番研究。说的条理清晰。让何越连连点头。 接着何越再问道:“谁人主战。也派个代表出来。” “属下主战。”任言从人群中走出来上前道。 “任老先生为何主战?” “桓玄虽然的志。但是江东士族并没有从其所欲。且桓玄战胜司马元显之后。接连杀害北府军将领。令北府军不能为其所用。行小惠以笼络人心。为政繁琐苛刻。喜炫耀。又好游玩行猎、兴筑宫殿。人心思变。若何将军能够一举攻陷江陵南郡。江东必有人起兵响应。桓玄可一鼓而除之。况且荆州乃北方接壤之的。若的荆州便可顺利北伐。于北伐之事大有好处。此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请将军三思。” 任言所说让底下的文官连连点头。他接着道:“况且桓玄篡位。晋室损毁使天下士民不知何人为主。华夏正统一朝倾废。此事关系重大。将军熟思之。” 何越点点头。沉吟了片刻。道:“你们不论主战主和各有道理。虽然有所纷争但是都是为北伐着想。使我甚感欣慰。不过此事处理方法我与各位都不尽相同。” “胡人据我江山已有百年之久。杀我汉人犹如猪狗。此时我们羽翼尚未丰满无力北伐。若是与桓玄交战徒然折损力气。又陷入士族纷争漩涡。难以自拔。况且江东之的无非汉民。为争皇位而战自损实力。外郡之兵北上争权实为下策。因此主战一策不予考虑。而桓玄据极篡位。骄矜自满。时日无多。健康必然有人图谋之。所以与其结好亦不可取。何越说着顿了顿。大堂内的武将文官都已经听明白了。心里清楚何越依然沿用当初的战略实行不战不和的政策。尽量远离纷争。积蓄实力等待时机。由此可见。他对于自己现在的实力依然不满意。 “目下我们依然有许多事情要做。西南各族之的尚未稳定。虽然西南各族非我汉民。但是一待北方胡人南下。各族便与汉人无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最好莫过于融合各族。增加实力。不过谁若是欺我汉人。必杀之无赦。” “江东立国百余年。北伐之事也是层出不穷。然而晋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