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自叹不如 (第2/2页)
手。另外他还精通天文和算 ” 长孙嵩笑着问道:“一个匠作能有多少有名?” 见长孙嵩语带不屑。崔浩摇头道:“据说祖冲之深居简出。平常并不露面。何越专门给他配备了八个威武战士。负责保护。可见何越对他的器重。另外匠作府一些最高级的匠作也都有威武战士专门保护。他们只是负责生产。人身完全安全。反倒是一些郡县太守县令没人保护。” 长孙嵩笑道:“何越真是本末倒置。” 拓跋焘对崔浩的话不置可否。因为历来工匠的的位极低。根本不可能跟官员相提并论。但是想到自己花费数年时间耗费巨大的钱财依然无法制作出跟何越相同水平的兵器。拓跋焘也就释然了。接着他向崔浩问道:“任言这个人我听说过。不过现在好像去世了。” “是啊。原本投奔何越的那一帮人现在都已经差不多都去世了。任言就是其中的一个。当初任言和祖昌奔何越。两人一直为何越所器重。一个负责匠作府一个负责学校。当时没有人知道何越的匠作府和学校现在会变的如此可怕。任言一开始长沙郡开设的学校非常小。但是却给何越培养出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涉及各个方面。现在何越境内最好的学校还是在长沙郡。名字就叫任言大学。臣派人统计了一下。何越在荆湘关中南秦等的一共有一百五十八所学校。其中有三十九所大学。这些学校给何越每年创造上万各类有用的人。何越对于学校的投入差不多跟他的军队一样多。” 长孙嵩皱眉问道:“学校里出来的书生只会之乎者也。有什么用呢?最后还是战场上见胜负。” “不对。何越创立的学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攻读圣贤之书。据细作的说法。何越的学校只有县城里的小孩子才念圣贤之书。到了州郡。他们学的要不是经商买卖。要不是工匠技术。要不是财赋管理。要不是律法政事。他们还有专门的军校。负责事训练。何越现在用的大部分中低级将领都是来自军校。
” “原来如此。那我们也可以仿何开设学校。”长孙向拓跋焘提议道。 拓跋焘看了看长孙嵩叹了口气道:“没钱。” 长孙嵩微微一愣随即问道:“这样的学校要花多少钱?” 崔浩跟拓跋焘一样叹了口气对长孙嵩道:“何越整个钱财的支出有三类。最大的就是军饷。其次是学校。第三才是官员们的俸禄。学校的开支除了何越秦王府直接拨付之外。还有那些学员们的父母大力资助。我们现在根本不具备开设学校的条件。” 听到崔浩说何越在学校的支出比官员的俸禄还多。长孙嵩明白过来魏国内确实没有开设学校的条件。就拓跋焘再节省省下一笔钱办设学校。但是问题是给谁读呢?贵族子女?那跟自己家请人教授诗书有什么区别? 在跟何越的比较过后。崔浩很清楚魏国跟宋国与何越的区别。何越境内大部分的钱财都掌握在何越的秦王府内。由秦王府统一安排。而魏国和宋国大部分的钱财掌握在贵族们的手里。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谁会让寒门之士凌驾在自己头上?再说贵族子弟不管是学识还是能力都已经十不错了。不会比何越学校里出来的学员差。但是就整个数量来说贵族子弟能有几个?何越手下的平民又有多少。 说到这里不论是拓跋焘还是长孙嵩都已经明白问题的所在。可是真的能像何越那么干吗?当然不能。要是魏国内出现一个专供平民学习的学校。估计所有贵族都会反对。包括崔浩本身也是如此。 事情说到这里。三个人都变的索然无味。他们都很清楚自己是代表了谁的利益。拓跋焘是代表鲜卑本族利益。长孙嵩是代表了外来贵族的利益。崔浩是代表了汉人士族的利益。总之他们是不可能为平民着想的。 良久。拓跋焘道:“好了。既然何越不会在短时间内向我们发动进攻。我们也要积蓄力量。这次柔然损失近十万人马。大檀暂时也不会对我们用兵。刘义隆给我们找麻烦。我|也不要便宜了他。你们好好想想有什么能够让何越跟刘义隆争个你死我活的。要是他们能够反目成仇。那对我们就大大的有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