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平原之危 (第2/2页)
来,进行战后后清点之后,陈起发现,他和太史慈的三千兵马现在已经变成了只有一千不到,而陈起的一千兵马更是锐减到了四百不足,这支部队是陈起一手建立起来的,花了陈起不少心血,现在遭受到了如此重大的损失,怎能不叫他心痛。 孔融重新召集将领回到议事堂,然后之后将今天的战况全部汇报。 今日PY县的守城战中,一共损失了六千人马,现在只剩下七千不到的士兵可以守城,而黄巾军的伤亡似乎更加惨重,今日攻城已经搭进去了,一万多人接近两万人的性命,但是,对方现在依然有将近八万的人马。 听到伤亡居然如此沉重,所有人的心中仿佛都被压了一块石头,久久不能说话,整个大厅中又变得一片沉默。 其中以孔融的面色最为阴沉,PY县是他的地方,他原本以为,只要公孙瓒和陶谦的援军一到,应该就会将城外的刘辟击溃,但最终证明他还是想多了。 北边的公孙瓒要抗击鲜卑族,所以不可能分太多的兵马去救援刘辟,如今能令刘关张带领五千兵马前来救援,就已经很不错了。 徐州的陶谦,如果他肯出兵救援,相信徐州还是可以调个一两万兵马出来,但对于陶谦,孔融还是知道一二,陶谦刚当上刺史没多久,如今正在忙着扫平内患,如若他派兵驰援孔融,那他在徐州哪里还有威信可言。陈起能带一千轻骑兵来救援,并且帮了孔融不少的忙,孔融这算欠了陈家一个天大的人情。
不过孔融现在不说还不还得起这个人情,就是现在连保命都是问题,如若PY县被攻破,北海城的家门就算被打烂了,届时,八万黄巾军随时可以攻击北海城,而孔融留在北海城,驻守的兵力只有五千,必定挡不住黄巾军猛烈的进攻。 不过事已至此,孔融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孔融站起身来,对陈起和刘备深深的一拜:“多谢两位将军不远千里前来救援PY县某孔融代表PY县所有百姓拜谢二位将军!” 陈起和刘备都吃了一惊,刘备眼疾手快,赶忙上去扶起孔融,大呼孔太守使不得啊! 陈起也有些诚惶诚恐,论起来,孔融也算是当今天下的名士了,据说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一代子孙,从小饱读儒家之学,更是为后世留下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虽然孔融不能防住黄巾军,有他一定的责任,但孔融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在他的治理下,施行仁政,爱民如子,减免了北海城很多不必要的赋税,深受北海城百姓的爱戴,算是一个值得被尊敬的人。 “二位,你们已经做到仁至义尽,某在北海生活多年,知晓一条鲜为人知的深山小道,还望你们二人带着你们的兵马速速离去,返回幽州和徐州。我会亲自给公孙瓒和陶谦休书一封,告诉他们,此次救援不力,责任全部在某,你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相信他们看了某个书信之后,定然不会怪罪你们二人!” 孔融这么说,显然是想把责任全部往自己身上拦,彻底的将自己抹黑,孔融可能在北海城城破之时,他便会和北海城一样,迎接黄巾军的屠刀。 孔融这么说,更是让陈起配服,若是大汉,朝廷之上,多一些像孔融这种敢于承担自己错误的大臣,那么天下可能就是另一副样子了。 再者,对于北海城被十万黄巾军围困的事,陈起心中还是有些自责,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刘备刚刚赶到PY县支持,管亥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和关羽单挑,结果被关羽一刀杀了,刘备乘此机会,带领五千兵马,一路横冲直撞,大破黄巾军,刘辟被打得节节败退,最后逃到了汝南,也就不会有现在的现状。 所以陈起感觉,造成PY县今日的局面,自己还是有一定的责任,如果现在他就带着人走了,不仅这次救援没有丝毫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看着平原和北海的百姓被黄巾军屠戮,他良心上过不去。 “孔太守不必沮丧,相信陈应此刻也应该找到皇甫嵩将军了,巨鹿离此并不远,估计最迟明日晚上,皇甫嵩将军便可带大军杀到!” “哎!如果皇甫嵩大军真的带大军来支援,那倒是一件好事,只是不知道他们何时能到来!我们又能不能守过明天!”武安国重重地叹息一声,满脸忧虑地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