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停战 (第2/2页)
事情和广陵城中发生的事情一一记录成册,然后交给陈珪过目。 让陈起和陈登有些不解的是陈珪只是随意地看了一遍,便没有再多看。 “父亲可是觉得元龙做的不好?”陈登对陈珪拱手问道。 “呵呵。”陈珪笑了笑,对陈登说道:“这两个月来,陶谦基本上把我的一切消息都封锁了,所以某对外面的事情知道的也少之甚少,不过在此之前,某可是非常关注广陵城的时局。” 说着,陈珪将目光投向了陈起:“起儿,如果为父没有猜错的话,广陵城之所以实行屯田制,张世平之所以敢在广陵城大张旗鼓地做生意,以至于没有世家敢随意招惹他,这应该都是你的主意吧!” 听到陈珪说起这些,陈起心中稍微有些紧张,他没想到陈珪居然把事情知道的这么清楚,陈起一开始的想法是,等把陈珪接到广陵之后,再让他慢慢去了解这些事情,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让陈珪渐渐的接受。 但现在陈珪仿佛什么都知道,陈起知道纸里包不住火,于是便坦然承认:“是的,父亲,这些想法全部是我一人的主意!” 陈起要想建立一个崭新的机构,那么就必须过陈珪这一关,毕竟在这一世陈珪是他的父亲,如果陈珪真的不同意,那陈起也无可奈何,他总不可能忤逆他父亲的意思,强行要执行这些制度吧,在东汉末年,忤逆父母那可是大不敬,为天下人所耻!
陈登见陈珪一下子就把事情说破,心中也是一咯噔,随后连忙站出来道:“父亲,此事并非二弟一人所为,登才是这件事情的主导者,如果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登愿一律承担!” 看着陈登陈起两兄弟一脸紧张的样子,陈珪突然哈哈大笑:“你二人如此紧张干甚,我并没有怪罪您的意思,相反,我还认为你们做的很好。” 陈登和陈起听了,两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松了一口气。 其实陈珪在最先听到广陵实行屯田制,还有改变重农抑商的局面之时,他也是心中大为不解,想不通陈登为何会这样做,就算他二弟陈起要胡来,他这个做大哥的应该阻止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陈珪的仔细分析之下,他终于看见了广陵城的另一面,因为有屯田制度的实行,使得很多百姓都有田地耕种,不用再过流离失所的生活,许多流民都纷纷涌入广陵城中,近一年的时间,广陵城的人口基本上都快增加了一倍,并且粮草充足,和黄巾之乱之前的枯骨凋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提高商人地位,虽然这看似有些不妥,但张世平在广陵做生意,和陈家五五分成,现在已经让陈家赚够了百万了,而陈起拿起这些钱,抚慰战死的士兵,加强士兵的装备,不断的从幽州青州各地购买马匹,广陵城的军事力量也从一万增加到了两万五千。 并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陈家在广陵广施仁政,让很多百姓有了土地,很多商人都可以自由经商,不再受官府限制,因此得到了广陵城所有百姓的爱戴,纷纷支持陈家统治广陵城,而以前的各大世家,面对如此多人群的支持,他们也只能望而兴叹,最终臣服在陈家的脚下。 最终陈珪总结出来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自从陈起回来之后,广陵城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那就是利国利民,让陈家彻底的在广陵站稳了脚跟。成为一家独大的局面。 “呵呵,我的探子回报,广陵城现在的百姓过的丰衣足食,衣食无忧,和之前的广陵城判若两人。某今天要去民间看看,是否真如这样?” 陈起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陈珪居然能说出这句话,那就说明两个问题,一陈珪绝不是迂腐之人,他也懂得变通,不会一个劲地认死理。二是,陈珪一样的支持爱国爱民,如此一来,陈起做事就方便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陈珪基本上就没有在郡守府里待过,他将政务交于陈登打理,将军士交给陈起治理,然后自己一人带着陈应和几个侍卫在广陵城不停的转悠,四处视察民情,发现正如探子所汇报的那样,广陵城现在的确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果陈珪刻意去询问他们,陈登和陈起两人怎么样,百姓一定会赞不绝口的夸奖。这让陈珪感到满意的同时,心底又泛起了一丝担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