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七章 徐州局势 (第1/2页)
在郡守府内坐定之后,陈登便开始将目前的局势介绍给陈起的人。 自从陈珪当上徐州牧之后,按道理来说,徐州一块地应该全归他陈家管了,只是陶谦心中有一万个不服,直接不予理会。 而徐州分别有五个郡,分别是下邳郡,彭城郡,东海郡,彭城郡,还有广陵郡。 除了陈登之外,其他三个郡的郡守都是由陶谦一手提拔上来的,当他们得知陈珪出任徐州牧之时,心中也开始有些摇摆不定,到底该归顺陈家还是继续跟着陶谦呢! 所以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徐州都陷入了摇摆不定的局面,但直到一个月前,汉灵帝驾崩的消息传到了徐州,紧接着便是董卓入京,开始了他的暴政,随后丁原又带兵入京,和董卓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而新上台的汉少帝就是一个傀儡皇帝,一点也不起作用。 所以现在的朝堂之上完全乱成了一锅粥,根本没有大成有时间管理地方的事。 陶谦抓住这个机会,开始给其他三个郡的手下煽情,说当初汉灵帝只是受了陈起的蒙蔽,才糊里糊涂的让陈珪当上了这个徐州牧。 现在汉灵帝驾崩,董卓入京乱政,朝堂局势混乱一片,想他陶谦在朝中的靠山,司徒王允还健在,如果陶谦真能说动王允,王允再说动汉少帝,让其布一道圣旨,直接撤了陈珪的徐州牧,让陶谦来当任,这也并非是不可能的。 所以此时三个郡的郡守完全站在了陶谦那边,一起对抗广陵陈家。 而广陵陈家现在本就是徐州最大的势力,就算他们四个郡联合起来,也只能勉强比陈家长出一点,所以现在徐州陷入了一个僵局。 以陈珪为代表的势力和以陶谦为代表的势力,两方势力势均力敌,想要打破这个僵局并不容易。 而当今汉灵帝驾崩,董卓入京乱政,大汉朝廷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估计就算现在天下反贼四起,朝廷中的大臣也不可能有心情去管这些事,所以此时也正是解决两家问题的最佳时机。 随后陈登就让在座的各位各自表各自的看法,开始商议如何打破目前的僵局。 在陈登他们商量之时,在下邳的郡守府中,陶谦也招集了众人,一起来商议。 早在几天前,陶谦就得知了陈起带领三万铁骑,浩浩荡荡的奔广陵方向而来,想到陈起手下的三万铁骑,都是从西凉带出来的精锐之师,想到这里,陶谦心中就一阵害怕,此时他才真正的意识到,陈起是一个更加难以对付的对手,甚至比他父亲陈珪兄长陈登都还要难以对付,他陶谦不得不重视起来。 所以此次会议,陶谦不仅只召集了他手下的人,还把另外三个郡的郡守也一同召集了过来,一起商讨如何对付陈家。 三个郡的郡守分别是东海郡的张和琅琊郡的萧建,还有彭城郡的笮融。张和萧建人皆是有才之士,张武艺出众,能当大将能做先锋,所以陶谦将其安排在了东海郡,而萧建足智多谋,懂得政治,可以治国,所以被陶谦安排在了琅琊郡。 至于说彭城郡的笮融,这些年,笮融对陶谦忠心耿耿,加上又会拍须遛马,深得陶谦器重,所以陶谦才破格提拔他为彭城郡郡守。 在会议上,笮融自知自己武艺不行,计谋也不行,所以闷声不开腔,一副随时等候陶谦命令的样子。 可以说,笮融在会议上一言不,势必会降低他在其他将领心中的地位,但却看得陶谦非常满意,陶谦现在始终认为,他就需要这样忠心的手下。 而张因为武力出众,所以一直嚷嚷着要带兵去攻打广陵,把陈珪陈起父子一并拿下。 陶谦深知张只是一介武夫,带兵打仗还可以,论到政治谋略,那就不行了,所以示意张稍安勿躁,随后陶谦又将眼神投向了萧建。 当初陶谦正是现了萧建有出常人的眼光与智谋,所以才提拔他当琅琊郡郡守,既然现在萧建已经回来,那么陶谦的席谋士自然从糜竺换到了萧建。至于说最开始的王朗,现在都是坐在离陶谦最远的位置,根本不敢开口。 萧建知道陶谦在遵循他的意见,沉吟了片刻之后说道:“主公,听说陈起从洛阳带回来了,整整三万西凉铁骑,个个都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精兵,再加上陈登手中本就有五万兵马,也就是说,陈家现在手中有整整八万兵力,所以目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