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生_第十六章 城头血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城头血战 (第2/2页)

合反曲弓,而这种弓具有更小巧且更有力的特点,更方便了骑兵使用。

    自从十二世纪以来,草原上的蒙古骑兵就有了超强的机动力,一名士兵往往备有六匹以上的战马,轮换使用,往往一天可以前进近百公里。这样的蒙古骑兵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是弓箭,长年骑射的蒙古人能拉强弓,蒙古人的弓用混合的木料和骨头制成,也就是古诗里提到的“角弓”,用的角常常是水牛的角,用来压制在弯曲的木料的背面,使其具备很强的穿透力和很远的射程。

    而一只箭的箭杆通常长约60厘米,通常是以笔直的桦木制成,箭杆末端刻有凹槽,以便支在弓弦上。古代的工匠将箭杆圆周三等分,系上相互对称的三根羽管,充分保证其准确性。锋利的箭头系紧在杆上,箭杆前端从中央部分剖个裂口,插入箭头后紧紧缚牢,肌腱是很好的捆绑材料,湿润时用,干后会收缩,会紧紧缚住箭头。到了明代箭头早就舍弃了其他不实用的形态,在战场上统一都用三梭形的铁头,甚至是钢箭头!这种箭头有着完美的流线外形,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流线的轮廓减少空气的摩擦力,加快速度也增加射程,而锋利的棱角可以轻易的射穿铠甲和衣物穿透人的皮肤骨骼!

    一个骑兵如果随身带着二十支弓箭的话,那城下的大概有五千骑兵得能射出十万只箭!如果这十万只箭全部均匀的分布在小城城墙以上百平米的面积上,那又可以覆盖几层?现在来的敌兵真的拼了,真当这些箭是不要钱的了,那电影里演过的万箭齐发的恐怖场面真就是不如现在了,江灼的身边不断的传来有人中箭的惨叫声,此起彼伏。这种真实的古代战场的场面,绝对超过后世任何大制作的战场大片,江灼此时的心里,除了害怕,还是害怕。

    随着掩护性质的几轮箭雨射过,已经有无数的敌兵爬上了城来,秦泰等人在箭雨之中领着人奋力的拼杀,在城上就和上来的敌兵展开了白刃战。兵器撞击之声和人的呐喊惨叫战鼓声又搅在了一起,不断的有人中箭中刀倒下,而中箭或中刀不倒的人则仍然不顾一切的拼死抵抗,有的两个三个抱在一起的索性一起跳下了城楼。

    就连秦泰的肩头也都给插进了一支利箭,全然不顾一切的指挥着所有人,顶着盾牌的拿长钩子的把对方的云梯不断的推倒,烧热油的把整锅的油往下波去,随后再往上扔上一支火把,下面的惨叫声就响成了一片,还有的将巨大的滚木中间浇上油点着后,两人一抬带着火顺对方的大云梯滚下去,往往一下子就能造成大量的敌兵死伤。整个战斗比那会儿要惨烈上十倍百倍,从天黑一直持续到天亮的时间,双方的死伤都远远超出了各自的想象。攻城那边已经没有攻城的节奏感可言了,只是一个劲的往上拿人的命堆,城下的死伤者都堆满了城墙。而城上则是死了的人也没有人管了,不断的有人倒下,而没倒下的人继续上来填补空白。所有的人都被这血的气息和恐怖的后果给刺激得疯狂了。没有人想到后退,后退则将遭到灭亡的命运,这也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

    城下射上来的箭已经稀少得多了。身上给射中了三支箭的秦泰再抬眼看身边的士兵,由最初的数千人,精神的也只剩下了数百之众,其余的都是民兵和义勇的百姓,指着他们守城恐怕是很难的。

    计大宽的肩膀中了敌人一刀,随便的一包,鲜血染红了半边衣裳,江厚也满脸是血,不过倒是别人喷到他脸上的,他也顾不上擦一把,此时谁也顾不得风度了。江厚这次果断的来到秦泰近前,大声的朝秦泰喊:“该动用骑兵出击一下啦!要不然再稍微有点压力,我们这边的土气就要崩溃了,万一形成溃败的局面,那这座城、整个清泉县城就全完了!”

    秦泰当然知道。他立刻大喊一声:“骑兵全都准备好了,下来跟我出去突击!”

    一直缩在城楼最深处发抖的段县丞现在居然又跳出来,一把拉住秦泰的胳膊大吵大嚷:“你不能出去啊!你们出去我们城上这边怎么办?谁来挡住敌人啊!”

    秦泰这回理都没理他,一抖膀子把段登推出一溜跟头:“去你娘的!”

    黄县令也战战兢兢的过来拦住问:“段县丞说的也有理,那么多精兵下去了,谁还在城上挡着呀?”

    秦泰的儿子秦山果断的站出来请命,他和计成、江灼带着其余的士兵在上面守着。

    段登又爬回了这边,连哭带喊的对黄县令央求道:“现在城上就剩下这么点人了,他都带下去出城,万一城墙再守不住,城门又开了,他若失败,那我们就全完了啊!”

    黄县令再次犹豫道:“那可怎么办呀?”

    段登眼珠一转,忙说:“要不秦千总带一半人去,反正都是奇袭,效果是一样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