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生_第四十三章 树上开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树上开花 (第1/2页)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此计是说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己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象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

    其实朱棣是个人精,从后世留下的史实来推论其智商,那绝对能超过180,想要像一般的文学作品里的狗血情节那样,“见了江灼,三两句话过后,朱棣便将其视为天神下凡,恨不得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交给江灼保管”,这根本就不可能。

    江灼说自己是张三丰徒弟,这事儿听起来更不靠谱,毕竟张三丰只是个传说,空口说白话这谁不会?但他就算还不知道“用兵有《孙子兵法》,策谋有《三十六计》”这句话,光是看两眼《三十六计》他也会惊呼这确实是本神书,这才是能打动朱棣的主要理由。

    而《新华字典》朱棣只是觉得有远景,现在用处似乎还不大,但他从这本书也能看出眼前这个青年并非寻常之辈,他还不知道,这本书并未写完,现在只能算个草稿。要说谁能自己编写这本书,就算是文字学领域的专家,也未必有那个能力。江灼几个月前清醒过来之后,就想到了这个点子,因为这样一本字典出现在古代的作用,一定是不能估量的,起到从扫盲到科普的全面功效,都不亚于文艺复兴时的《大百科全书》。

    于是他按拼音索引的办法制定了排版的方案——重点还就强在这里,因为这样的话,可以让就算是不怎么识字的文盲,也可以查到自己需要找的字,极为简单。当然,拼音的方案,在当时绝对是个新鲜东西,但江灼想到,这个方案才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自己只要后期做好拼音方案的普及工作就可以了。这不难。

    现在的版本,是他和他父亲江厚两位学者呕心沥血,也不过将这本书起了个头,数月的功夫也只是收集了数千最常用的汉字,释义还极不完整,正式的版本需要更多的时间补充完善,这自然是后话。

    还有玉米种子的这个东西,也是很吸引朱棣的。作为一个有着远大人生理想的将来的帝王,一个中年人,朱棣怎么能不想有个捷径迅速改天换地?问题是就这几粒小小的种子真就有江灼吹的那么神奇吗?这有待具体考证,把种子种出来一切疑问就能解决了。但毫无疑问,江灼的思路确实是能够感动他的。

    那么这样看来的话,这个二十不到的青年人,能一下子拿出这三样如此神奇的东西,他自称张三丰的徒弟倒真有这个可能性。这就加强了朱棣对江灼的好印象。至于借尸还魂于神武大帝,奉天靖难的提议,这都是很可行的,爱才如命的朱棣于是才完全放下了燕王的架子,诚恳的给江灼施了一个拱手大礼,一躬扫地,虚心请教道:“不知江先生有何良策教我,这个身处危难中的燕王解决眼下的困惑?”

    “有门!”江灼为了能接近燕王,几乎就把他能拿出来的所有家底都拿出来了,一见有说服效果,他能不高兴吗?这可是他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啊。于是江灼尽量拿捏着火候,想象着古代贤士(比如说诸葛亮)接受君主邀请时的态度说:“臣不才,自幼苦读,只为将这一腔热血抛洒于大地,期盼有一天能追随一位明主,为其出谋划策,收取大漠,横扫四夷,一统华夏,百姓乐业,万载康宁,永创盛世!无奈当今天子只重视那些只会写几篇八股文章的腐儒,齐黄方孝儒之辈,他们只懂得劝主子争权夺势,令当今内惑于齐黄,外困于诸藩,策谋犹豫不能决,能领兵者皆是些碌碌之辈。以至于四土不宁,怡笑天下。要知道书生之辈,他们全不晓得兵穷势危,能者当居其位。看如今四海之内,能统率三军,远征万里的也只有殿下你一人。唉!殿下,您的事迹我何尝不曾知晓呢?十三年就藩于北平,北平是元朝都城,位置险要,此天子之地也!您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洪武二十三年初,您曾经亲统一支奇兵,出塞漠北,千里奔袭,雪夜包围了乃儿不花的营帐,却能隐忍而不发,只令观童前去收降,令胡人授首顿服,此等胆略四海之内何人能及?”

    “哈哈哈……”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朱棣听了这番话何尝不对其口味?他仰天大笑,脸上、胡子上的污垢再厚,也掩盖不住那种有着极高雄才大略豪情,那笑声仿佛震动了天地,划开了宇宙,一刹那,江灼就感觉自己忽然渺小得不值一提一样,整个世界仿佛就是眼前这个刚才还疯疯颠颠的黑脸王爷的世界。他暗自里思考:“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王霸之气’吧?我今天算是服他了!”

    “光有雄才远略又有何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