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趁火打劫 (第2/2页)
。平安的父亲史载叫平定,很早跟随着从太祖朱元璋起兵,官至济宁卫指挥佥事,后来在大将常遇春攻打元大都的时候战死沙场。平安以其骁勇善战,力举数百斤,因此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曾经被太祖收为干儿子,袭了父职济宁卫指挥佥事,要说他这样的一生也就不错了,但他当武官也实在太正直,后来竟然也不得罪了谁,把他降职了,弄到密云这个极偏僻的小地方当指挥使,还是个副职。 燕王在北平起兵造了反,势力如同烈火燎原,他在密云这地方的官儿也当不下去了,因为正职投降了燕王,下面所有的士兵也一个没落下,全部投降了燕王。因为在密云这个小鬼地方,谁都知道,这么一天天鬼混下去,只要是建文的朝廷在的话,就根本就不会有个头儿,而目前能获得新生的机会来了,那就是跟着燕王起兵,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开国的功劳可比整天守在一个让人绝望的地方强得多得多得多…… 平安极力劝说他身边的同僚,他的兄弟,他的朋友,他的大叔大伯们,但他身边的人越走人越少,他想要凭一身武勇去扭转一切,但他能对你的亲人下杀手吗?不。他一咬牙,走!只身去北平! 一轮满月,悬挂中天,在如水的银光里,田野山川一片静安,不论是城外四郊,还是城内的街巷都悄然无声,只是偶尔听见一两声狗叫,平安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安的月夜里动的身,背着他亲爱的大铁枪咬着干粮,走了一日一夜,这天晚上,他看到了眼前一切。 燕王祭悼亡灵的时候,他没有动手,那是出于对那些人的尊敬,现在,燕王准备离开,再不动手怕晚了。他大吼一声:“呔!燕王,留下命来!”
随着这声大喊,燕王和江灼马三保唐云等一干燕王众侍卫,张玉朱能等大将,三个王子以及北平大小的官员,起来有数百人,只见月亮下面沿河边走下来孤单的一位壮汉,布衣长枪,杀气冲天! 士兵那是干什么吃的,早有人本能的大喊,保护燕王! 呼啦,早把燕王用人给围在当中了! 当时谁也没有多想。因为自起兵来,燕王遇到的刺杀的事情早不是一回两回了,多是疏于防备,才被个别的人靠近燕王身边,但也就仅此而已。先前有个文士景清就是刺杀不成的,然后又有个杜举人,但现在这样一个人离燕王还有百米的距离,就大喊着要人命,这简直是说笑话。 大家都眼看着那个壮汉稳当的把背后的大枪端在手里,整理好衣服,随后起步,加速,冲刺! 直到四五十米的时候,这些卫士才慌了,发现这家伙跑起来的速度好快! 那杆铁枪在这人手里,竟然使出了奇怪的弹性!而同时,这枪并不是用来刺的,而是用来“弹”的!枪是兵器之王,片刻功夫,这家伙的长枪施展开了,借着月光,那枪仿佛一片夺命的梨花万点,光茫一片,惨叫声一片!这一切都在数秒内发生,谁都傻眼了!一个人对数百人,简直是单边的屠杀!片刻的功夫地上躺下无数,空气弥满了血腥的气味,而这家伙冲击的速度却根本没有被减慢,像一支快艇在水面劈波斩浪,又像一个大箭头,直奔燕王而去,燕王也被吓呆了! 论武术功夫在燕王军队中数一不数二的,只有唐云,可他这次没有带关刀出来,只有一把雁翎刀,保护燕王的任务他首当其冲,他也唯有单刀对长枪,但和平安的长枪比起来真差了好多,而这次平安也真是抱了必死的决心,枪枪都是绝杀,所以唐云在平安面前没有打上十秒钟,只听“噗”的一声,长枪刺进唐云的胸膛! 好个忠心的唐云,知道这一枪避无可避,他在最后关头,用尽最后的力气牢牢的攥住长枪,大喊:“燕王快走!” 众士兵围上来欲借这机会杀死平安,哪知煞神附体的平安猛然回头,凶恶四顾,大叫一声,吓得众人全都退缩! 神鬼也怕恶人! 河边祭奠的数百军士,大多还都是军官,其中不乏武术高手,可无人能挡平安一人! 张玉朱能知道不好,架起朱棣就跑。江灼知道自己的功夫也不行,想照顾道衍大师等文官,可万没有想到道衍大师走路倒是正常,但身边过了一个被吓得乱跑的士兵,大概是慌张,一下子把道衍大师撞倒在地,大师的光头正摔在一块大石块上,砰的一声,大师人事不醒! 附1:正史上的道衍大师,即姚广孝是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谋划“靖难之役”帮朱棣从侄子手中夺得大明江山。朱棣即位,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广孝一直不蓄发,不娶妻,为出家之人,八十五岁病故,葬于北京房山崇各庄,现有墓塔留存。有“政治和尚”,“黑衣宰相”之称。为“北郭十友”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