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十八章 固守(下) (第2/2页)
骑兵可以出击,从瓦拉人手上所缴获的战马虽然素质参差不齐,并且有大量的母马,但能够一人配备两匹战马这样就足够了,四万骑兵分成八队,每队五千人,各营的编制被全部打乱,每队以老兵为骨干,新兵为主力,鞑靼骑兵为向导,对草原上残存的瓦拉部落进行全面的扫荡,张延秀和镇北公的命令十分的简单,一旦发现瓦拉部落马上采取进攻,如有反抗可就地格杀,所得之金银器皿全部归士兵所有,牛养和马匹还有战俘全部押送回城寨,如果碰到大股瓦拉牧民组成的骑兵,马上撤回城寨,尽量减少伤亡。在骑兵出发前,张延秀再三对士兵说明瓦拉人有用金银做酒杯等器皿的习惯,如此的消息让士兵们十分兴奋,每个士兵都想立功,可每一场仗打下来立功最多的都是将领,小兵只有几个人能得到提升而已,一切还是抢来的金银实在,活着回去光靠每月那点军饷根本就养不活全家人。 四万游骑全部被派出去了,张延秀没有带兵出击,镇北公也坐镇城寨中,不过三位总兵全都带着骑兵出去了,为了保险起见他们还需要建立一些功勋,心好一点就是将瓦拉牧民抓回来成为俘虏,心狠一点就是将瓦拉牧民的头颅当成是瓦拉骑兵的头颅。四万骑兵派出十天后,子虚帝的圣旨也已经到了城寨,圣旨上对于先锋遭遇瓦拉大军围攻,先锋将士血战到底之事大嘉赞扬,同时叮嘱一定要照顾好伤兵,一些重伤的伤兵可以将自己的愿望请人帮忙写下来,子虚帝会尽量实现的。第一道圣旨传旨的太监朗诵完之后,将领们很是高兴,可当第二道圣旨拿出来后,张延秀就倒霉了,子虚帝对张延秀严厉地训斥,训斥张延秀竟然敢不上折子请示就私自做了征用瓦拉女俘虏的决定,圣旨命张延秀马上停止那种有失国威的事情,所有的瓦拉俘虏都要妥善的看管好,不许再出现虐待瓦拉俘虏的事情了。圣旨上并没有说到处罚的事情,张延秀将传旨的太监留下喝了点小酒,送了一百两的银子后,传旨的太监偷偷地对张延秀说,子虚帝一开始并不介意张延秀对待瓦拉俘虏的方法,但东林党人再得知后,串联出了一群人强烈要求子虚帝制止张延秀的做法,子虚帝为了安抚臣子才发出了第二道圣旨,同时传旨太监也好意的提醒张延秀,那就是朝中有很多官员都在关注城寨这边的动静,特别是对于那些瓦拉俘虏,有人准备在此大做文章。
传圣旨的太监很快就要离开了,他还得回去向皇上复命,子虚帝身边的太监换了一批新人,这些新人有的时候伺候子虚帝,有的时候伺候太子,并且这些快到三十的太监都是与杜孝昆或是黄兴德没有太深关系的人,为此张延秀在传圣旨的太监离开之时送了一匹上等的战马给他,名义上是说让他能够快点回去向皇上复命,传圣旨的太监欣然接受了,他可不是什么爱马的人,不过上好的战马只要能带回京城就能换回一笔不小的财富,京城里有的是达官显贵喜欢赛马。 四万骑兵派出去已经二十天了,子虚帝的圣驾还差两天就要到达城寨了,可四万骑兵传回来的还是没什么大消息,只是碰到了小规模的牧民,大的部落一个都没碰到,也没有碰到瓦拉人的骑兵,抓的也都是普通人,没有一个是瓦拉的大臣、贵族和将领。镇北公和张延秀一起分析后认为,瓦拉人已经全部向北逃窜,游牧民族与汉人不同,他们并不像汉人这样被束缚在土地上,离不开土地,游牧民族的家是帐篷,可以随时迁移,他们只要有牛羊、马匹就能生存下去,牛羊和马匹也只需要有水草就可以了,不像汉人,家是搬不走的,食物要靠土地的收成。既然瓦拉人北逃,并且逃了一个多月了,张延秀和镇北公两人都在考虑是否派兵继续追击,最后张延秀放弃了,张延秀是不能再立功了,同时张延秀也担心骑兵深入草原,很容易孤军深入,后勤无法跟上,士兵很容易遭受到瓦拉人的伏击,就算没有碰到瓦拉人的伏击也很容易迷路,大明的骑兵不能再有大的损失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