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_第一百一十九碗 赵佶遗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碗 赵佶遗嘱 (第1/4页)

    靖康三年十一月,归化保卫战已经进入白热化。完颜晟见十八万大军竟然攻不下一座归化城,恼羞成怒。以攻城不利为由,撤换了一名万夫长,四名千夫长。严令各军,不得懈怠,誓要拿下归化为止。

    太原方面,种师中已经不抱希望了,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拒不发出援兵,并从大宋与西夏边境调沈之冲的宣毅军进驻云州,监视奉宁军。如果再不有所动作,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奉宁军被消耗殆尽,归化失守。归化一理失守,则幽云十六州在金军而言,就如探囊取物一般。小王相爷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让种师中权宜行事,万不得已时,不必顾忌太原帅府的军令。但这样做的后果,种师中比谁都清楚,违抗军令者,擅自调动军队者,斩立决。

    小王相爷派来的送信人仍旧滞留归化,并没有要动身回京的意思。种师中陷入两难境地。究竟是顾全大局,违抗军令,还是明哲保身,按兵不动?两条路摆在了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面前。他的举动,将影响整个天下的局势。

    十一月上旬,完颜晟以金国皇帝之尊亲至阵前督战,猛攻归化。数次突破归化防线,但都被种师中组织兵力打退。抱着最后的希望,种师中再次向太原帅府发出了救援信,而让他绝望的是,赵构似乎连回绝的军令都懒得下了,他的救援信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十一月十六,归化保卫战的最后一天。战斗间歇,种师中抽空回到帅府,急请滞留归化州的郑僮至帅府。郑僮闻讯后,心知种师中已经作出了决定,不敢怠慢,速至帅府。

    “老将军。”刚至帅府堂上,便见种师中按刀端坐。神色肃穆,帅府堂内,没有一个军士。

    “请坐。”种师中一挥手,沉声说道。连日苦战,这位老将疲惫异常。劳碌奔波,在出身行伍的他看来,不过是家常便饭。让他心身疲惫的是,朝廷的态度。待郑僮落座之后,种师中起身,从铠甲里掏出一封书信,亲自走到郑僮面前,郑重的递给了他。

    郑僮接过一看,“拜呈王相亲启”,这是他写给小王相爷的密信。想必在这封信中,种师中已经对王钰的意思,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外族入侵,社稷危急,老夫决意,率奉宁军拼死一战。上报圣恩,下安黎民。劳烦先生将此信送于王相,就说卑职感谢恩相提携之恩,将以死相报。并请转告犬子种霸,继承老夫遗志,精忠报国。”种师中一声长叹,留下了上述这些话。

    郑僮暗吃一惊,听他这意思,已经作好了殉国的准备。其实不难明白,种师中此去,如果落败,军法无情,自然免不了受到太原方面的严厉处置。即便得胜,康王也不会放过他。无论是胜是败,结局都已注定。

    “老将军忠心为国,不计个人得失,小人钦佩之至。返京后,必详细报与小王相爷得知。请老将军放心,有王相在,定保您老无碍。”郑僮敬他一代名将,躬身一揖,长拜在地。种师中闻言,除了苦笑,不知道还能干什么,扶起郑僮后,再也没有说什么。紧了紧手中刀柄,昂首阔步,奔出了帅府。

    大金高丽两国联军,也已经作出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架势。归化城上,箭矢遮云蔽日,火器的爆炸声,如惊雷一般,毫不歇息。整个在归化城,都在两国联军的铁蹄下颤抖。种师中全副披挂,手按宝刀,带领部将奔赴战斗第一线,鼓励士气。

    守城这么久,奉宁军伤亡惨重,士卒减员十之有三。且火器,弓箭等物品消耗很大,来不及补充。再不有所行动,归化陷落,已成定局。归化城楼上,种师中雄浑的声音传遍全军:国家兴亡,在此一举,归化即尔等葬身之地!本官决意,与归化共存亡!

    将有必死之心,而士无贪生之念。奉宁军全军将士,奋勇杀敌,置生死于不顾。

    “都管大人,金军撞破城门!”守城将领飞奔上城楼,大声禀报。种师中闻讯后,夺至内墙往下一看,只见城门口,黑压压一片金军,高丽军已经攻至城内。守城宋军,正与敌拼死搏斗。

    “众将士听令!”种师中拔出宝刀,高举过头顶。“幽云十六州,乃祖宗留于我等之基业,寸土必保!”说罢,身先士卒,往城下冲杀而去。士卒们受到主帅激励,举着卷口的长刀,挺着残破的长枪,一往无前。归化城内,喊杀声震天,风云为之色变。

    以七十高龄,上阵杀敌,古之廉颇黄盖,也不过如此。种师中一柄家传宝刀,直透重围,刀锋过处,蛮夷之辈尽皆毙命。宋军士卒以身体作为城墙,硬生生将方才突破城门的两国联军挤出城外。而留守城墙上的士兵,将弓箭,滚石,火蒺藜,夹带着仇恨,一股脑的宣泄到了城门口的军阵之中。一时惨号声四起,血rou横飞,入目尽是残肢断臂。

    在阵前督战的金主完颜晟,眼见金兵攻入归化,正暗喜时。又见两国联军如潮水般退了出来。心头一急,大声下令道:“卑工,突瓦儿,你们各率一个万人队,到城前增援!”身边两将,轰然应诺。

    “陛下,恕臣直言,我观宋军守势,种师中已然作出了与归化共存亡的姿态。此时增兵,无异于添油,最终仍旧难免被消耗殆尽。不如……”身边参军此时进言道。

    完颜晟转过头,参军迎上了他凌厉的目光,不寒而栗。但事关两国联军存亡,自己职责所在,只得直言相告道:“不如暂且罢兵,待来年再行南下灭宋。”

    完颜晟嘴角一阵抽搐,望向归化城上殊死抵抗的宋军,沉声说道:“大宋积弱百年,岂能抵抗我女真兵威?如今正是秋高马肥,此时不南下灭宋,只怕将来更没有机会。王钰在国内主持变法,赵桓派他的兄弟赵构到河北挂帅,这正是天神垂怜,叫我大金一统中原。此时罢兵,我答应,数万阵亡的英灵也不答应!”

    “陛下,大宋今非昔比。王钰变法,重振军威,大宋各卫,皆组建骑兵。即使我军攻入幽云十六州,夺取了北方的大片土地。然大宋南方,多丘陵,山洼,不适宜骑兵作战。那时,我军优势不复存在,只怕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以微臣愚见,不如撤兵回国,待大宋内部****时,再作计较。”平心而论,这位参军的话,可谓冷静中肯,不失为真知灼见。

    但完颜晟刚愎自用,此时哪能听得进这逆耳忠言。将大手一挥,怒声喝道:“我意已决,勿再复言!”

    “陛下!若不听忠……”参军的话讲到此处,却再也讲不下去了。因为完颜晟的刀锋已经架到了他的脖子上。

    “你三番两次主张退兵,若非宋军jianian细,便是女真叛徒!我岂能留你!”话音一落,刀锋划过,那忠心为主的参军,立时从马上扑倒在地,一命呜呼。四周文武大员,见此情形,谁还敢再妄言退兵?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汉人王朝。

    残阳如血,将天空映照得一片血红。落日的余辉下,入目尽是阵亡将士的遗体,不论大宋,金国,或是高丽,士兵是没有对错之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