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碗 警钟常鸣 (第2/3页)
大宋绥靖元年,一代名将种师中,病逝于幽云。王钰表示了极大的悲痛,一面请旨,追封种师中为燕国公,谥号“武义”,并将其坟头加高三尺,以示尊敬,又由中书省下发公文,将幽州治下一县,命名为种公县,永志不忘。同时,进爵其子种霸为汾阳县公,遣其入幽云,迎回其父灵柩,回乡安葬,并命幽云驻军,全军戴孝。王钰自己,也出京城,望北而拜,哭讼祭文,极尽哀荣。 天下百姓,闻知小种经略相公病逝,皆感伤不已。这戍边一生,英勇善战的老将,死也死在了前线。 种师中的病逝,给了王钰很大的打击。不仅仅是两人私谊,种师中一死,幽云群龙无首,他在北方镇守多年,不有什么人都能够替代的。 为了纪念种师中,王钰于禁宫西北角,修建先贤种楼一座,将种师中的名字及生平事迹,镌刻在一口大钟之上,并第一位挂入先贤楼,取“警钟长鸣”之意,教导世人,居安思危,同时也要铭记这些为国尽忠的军人们。 六月十七,王钰率亲信,拜谒先贤楼,撞响警世钟,雄浑的钟声在禁宫回响,久久不绝。王钰听到,不胜感伤,又回忆起了当初在前线与种师中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 “君今不幸辞世去,国有疑难可问谁?” 王钰手扶镌刻有种师中生平事迹的大钟,一时无言,幽云最高军事长官的人选,必须要尽快确定,还有宁夏都护府,也是当务之急。自己身边,亲信将领虽多,也不乏能征善战的勇将,可这镇守一方,要的是帅才。 纵观南府诸将,林冲呼延灼驻守河北,不可轻动。以防守著称的黄信,任江南东大营副总管,也不能可调开。身边的索超,种霸,秦明,冲锋陷阵尚可,却不能独挡一面。只剩下关胜,董平,徐宁,其他的人,资历尚且,难以服众。其中徐宁没有指挥大规模部队的经验,关胜年老,董平又是内定的都护人选,难啊。 “这一年******是怎么了,流年不利……”先是耶律南被扣,后是赵桓暴毙,现在自己极为倚重的种师中也撒手西去。 “摄政王,请节哀。”吴用走到钟前,轻声说道。 “先生,幽云主帅,可有合适人选推荐?”王钰抚mo着那口大钟,向吴用问道。 吴用一时无言,这个人选事关大宋半壁江山的生死存亡,不得不慎之又慎。第一,要熟悉东北军务。第二,要在军中威望极高,能够统率群雄。第三,要有和女真人作战的经验。这三点,缺一不可。可放眼望去,这样的人选,似乎没有。 “摄政王,这个人选,下官实在想不出来。”思之再三,吴用坦诚的回答道。 王钰闻之沉默,突然转过头,盯着吴用。他当初跟自己在幽云前线共事,熟谙军务,在军中威信也够,是不是…… 转念一想,不可,吴用这种人才,只能是出出主意,运筹帷幄,要是把他推上风口浪尖,怕是不妥。 离了大钟,走到栏杆边上,俯视下面众官,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亲信。可就挑不出一个适合的人选么? “哎,先生,你来看。”王钰像是突然发现什么,急忙叫过吴用,指着下面的一个人,吴用顺着他的手势看下去,那不是太尉韩毅么?难道摄政王想让他去挡独一面? “摄政王,韩大人论才智,武艺,年龄,都非常合适。可他并没有指挥几十万兵马的经验,也没有与女真人实际作战的经历。虽然在幽云都管衙门当过副手,可在军中默默无闻,恐怕难以担当重任。”吴用实话实说。 “不错,他的确是缺少一些经验,不过作个副手倒是没有问题,没有经验就让他去实战中找经验。”王钰说道。其实对韩毅,王钰一直没有忘过他,这个人只要历练一下,可堪大用。当初在殿帅府,他就在王钰手下当差,对于他的才能,王钰是信得过的。 “你去把他叫上来,本王先试试他。”王钰打定主意,先试探一下。如果韩毅一口应承下来,那幽云方面,他就不要想了。身为将帅,不但要有过人的胆识和谋略,还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如果韩毅不顾实际情况,来个当仁不让的话,那这个人就别用了。 “摄政王。”韩毅被召上先贤楼,对王钰躬身一揖。 “韩太尉,你从军多少年了?”王钰劈头一句,就已经让韩毅察觉到了。种师中去世,幽云最高军事长官出缺,这可是独挡一面,统率几十万兵马的大将,不知道多少武官眼巴巴的望着,摄政王现在问自己,意思很明显。 “下官从军已近二十载。”韩毅如实回答道。 “二十年?很长的一段时间啊。”王钰喃喃自语,“你说,本王要是让你去东北,你愿意么?” 韩毅没有立即回答,王钰也不催促,让他想好了再说。 半晌之后,韩毅刚要回答,王钰又补充了一句:“韩大人,想好了再说,可不要后悔。” “是,多谢王爷抬举,但下官认为,我并不适合幽云卫指挥使的职务。一来我没有与女真人的实战经验,二来我也没有统率大规模部队的资历,第三,幽云驻军,大多是燕国公的旧部,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统率的。综人所述,还是请摄政王另请高明。” 王钰脸上,总算露出了笑容,韩毅果然是不负所望,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幽云几十万大军,自己迟早要交到这个人手上。 “圣上驾到!”一声高喝,王钰吃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