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五章 怀疑 (第1/2页)
因为自身作为秘密机构的特殊性,如果锦衣暗卫的身份在曝光之后,当事人如果不能成为“自己人”的话,通常那就一定是要被灭口的。 眼下张丹枫的两难之处在于,他对于张知秋的了解尚在进行之中,对于如何与之进行相处尚未能够定论,但当前的形势却又容不得他再多做犹豫。 就在这段时间双方交谈的过程中,张丹枫已经以多种隐秘的手法发出了召集部下的指令,但却根本没有任何地反馈! 与此同时,张丹枫也还惊骇地发觉,自己所中的“消气散”威力之大甚至还在江湖传言之上! 只是在这短短地一段时间之内,张丹枫的内力已然持续地消散了有九成以上,这也让他骤然间意识到,有意在进行拖延时间的,其实并不只是自己,这个风度翩翩的罗大佑也是正有此意的! “我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隶属于南衙!”感受着自己越来越为虚弱的身体,张丹枫终于不再犹豫地开口了。 在锦衣暗卫的内部,其不成文的规定是:在任何情况之下,以保命为一级优先权限!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锦衣暗卫的人基本是以各种各样的掩护身份散布在各地的,其中不乏有各种“贱民”的身份,在许多时候,这些身份根本不能对当事人提供足够的保护。 因为锦衣暗卫的总部设在位于北京南部天津卫的锦衣卫指挥使衙门总部,因此在锦衣卫内部也习惯以“南衙”来作为对其的代称。 还是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如果要法办锦衣暗卫,那便必须由南衙来出具“勘合”,否则作为当事人的锦衣暗卫是可以拒捕的,并且南衙日后还将追究另一方的责任。 所谓“勘合”,就是一种特殊的文件,由锦衣卫经历司一个设在南衙的特别部门编撰文簿,编立字号,由南衙主管官员用关防盖半印,称勘合文簿。 所谓“关防”,也就是公章。 古时符契文书上盖印信、分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执一半,用时将二符契相并验对骑缝印信作为凭证,这就是“勘合”,凡调遣军队﹑车驾出入皇城﹑官吏驰驿等均须勘合。 在明朝,勘合用于边戌调遣,有调军勘合和军籍勘合;清代官吏使奉差出京沿途用驿站马匹,须查验邮符,亦称勘合。 换句话说,如果罗大佑拿不出掌管在锦衣卫南衙手中的那张盖有半个公章地原始文件来的话,身为锦衣暗卫的张丹枫是可以拒捕的。 “仁和堂资敌蒙古林丹汗于前,勾连蛮族合流于后,罪证确凿,其罪当诛!”出乎张丹枫预料的,罗大佑在阴沉着脸略一沉默之后,却是并没有理会自己所言。 张丹枫始而大惊,继而大怒,但接下来便是一种彻骨的深寒! 自己已然亮出了锦衣暗卫的身份,但对方却是似乎要不管不顾地一意孤行,这已然不是一种“公事公办”的行为,张丹枫此刻的第一反应,便是职业性所导致的深深地怀疑! 首先便是怀疑此人的身份:张丹枫虽然知道锦衣卫中有罗大佑这么一个人,但是却并不认识此人,这是第一个疑点。 通常而言,锦衣卫在抓捕内部人员时,都是会派出能够认识对方地人员的;张丹枫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对此产生怀疑,也是介于锦衣卫目前窘迫的处境所致,毕竟太多的锦衣卫人员已经是遭到清洗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锦衣卫的号牌也并不能够足以证明一个锦衣卫的身份了:除却那些仿制品之外,在三年前也有相当一部分的锦衣卫号牌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随着大批人员的非正常失踪与死亡,这些事情已然是不可考究了。 其次,张丹枫更为怀疑的是此人的动机。 一个人干某一行的时间长了,那么便会培养出一种特别的“职业气息”,张丹枫便可以从眼前地这个罗大佑的身上,感受到那种非常熟悉地、锦衣卫所特有的“职业气息”。 如果罗大佑的锦衣卫身份没有问题的话,他这么违反规定地一意孤行,那么他的做事动机就相当地可疑了! 虽然有着高山大海般的民族仇怨,但是当历史的脚步迈入崇祯年间的时候,随着大明国势的日渐衰微,由利益所驱动的“明jianian”已经是日益地多了起来,这一点身为锦衣暗卫的张丹枫感受的尤为明显。 做为锦衣暗卫,张丹枫当然是不可能去真正地资敌;事实上,多年以来,张丹枫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