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评功论过话帝王 (第2/2页)
施礼。这青年是蔡琰为赵雷生的第三个儿子,在众兄弟中排行第七,相貌秉性均颇肖乃母,俊秀文弱而又温文知礼,在一众兄弟姐妹中最是纯良不过,赵雷为他取名为“治”。 “起来吧小七,此非朝堂,父子之间就不必讲这些繁文缛节了。”见儿子进来后双目泛红、面带戚容的样子,赵雷心中不祥之感更重,便急忙问道,“小七,你外公的病情如何了?” “父皇!”赵治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他哭拜于地,泣不成声,“外公如今已在弥留之际,他说有一件事欲当面与父皇说,因此命儿臣前来请驾。” “什么!”赵雷大惊站起,半晌后又颓然坐倒在龙椅上。近年来,曾追随着他一起打江山的老伙计们相继辞世,纵使他有着两世为人的经历,也不由对人生的无常生出由衷的恐惧。本来他岳父蔡邕的年龄在众人中算得年长,但由于他早已抛开那些令人伤神耗力繁琐国事,专心著书立说。再加上他温和无争性格与赵雷传授给他的道家练气养生之术极为契合,因此直到八十高龄仍是精神矍铄。然而人力难敌天数,自年初他因一场小小的风寒而病倒后,便一直缠绵床榻,如今竟是…… “梁膺!”定一定神后,赵雷迫不及待地向外召唤。 守候在御书房外的梁膺闪身进来,在书案前俯首应道:“奴婢在!” “摆驾崇文侯府!”一面说着,赵雷已经起身拉起赵治,丝毫不顾帝王仪态地一路小跑着奔了出去。 崇文侯府的府门之外,一个姿容绝世的素服妇人在赵雷的车驾前盈盈施礼:“臣妾恭迎陛下圣驾。”她便是赵雷的妻子之一,素有当世第一才女之称,被封为惠妃的蔡昭姬。(当年立国之时,赵雷的**却是仿效周代规格建构,设一后、三妃、九嫔、二十七美人、八十一采女——当然,由于**有赵雷原配夫人徐风那等彪悍人物存在,到如今除一后三妃外,连那九嫔的位子都尚空缺大半——惠妃为三妃之首,其位仅在皇后之下。) “惠妃免礼。”赵雷下车后面色沉重地将她扶起,看着她因连日cao劳而明显憔悴的容颜,心中大是怜惜,遂低声道,“琰儿,你身子向来柔弱。身为人女,在岳父寝前侍奉汤药虽是本分,但也须注意自己身体,切不可过度cao劳伤神。” 听到这久违的年轻时丈夫对自己的昵称,蔡琰的心中涌起一阵甜蜜,亦悄声答道:“琰儿晓得,请夫君放心便是。”
赵雷心中微微放宽,不敢多行耽搁,一马当先疾步走入府门。 严令所有的随从侍卫留在房外,他只带了蔡琰与赵治进了蔡邕的卧房,快步赶到床榻前。 “岳父,小婿赵雷在此。”在这个当年曾对他付出父亲般的关怀提点、并将唯一的女儿相许的老人面前,赵雷将那九五至尊的身份完全抛开,俯身在他的耳边轻轻呼唤。 服药后沉沉昏睡的老人悠悠醒转,看到一身便装的赵雷坐在他的床边,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他用力按住:“岳父,今日在您面前的不是什么皇帝陛下,只是您的女婿。” 老人无奈地躺回枕上,看着满脸沉痛表情的赵雷,枯瘦的脸上现出一丝微笑:“宇霆英雄一世,如今怎肖那小儿女之态。人道‘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老夫如今已整整活了八十七年。天下虽大,如老夫般老而不死者又有几人?纵是即刻便死,却也是包赚不赔了!如今叫你前来,却不是看你这副生离死别的嘴脸,而是有一件心愿未了。” 赵雷扭过头,举袖拭去将眼角的一点潮气,强笑道:“岳父大人但有吩咐,小婿岂敢不从!” “说得好听,那‘杀胡令’之事怎不见你听老夫的吩咐!”老人白了赵雷一眼,口中嘟囔一句,同时反手从枕边拿过一本书册递过来,“你也知昭姬正在编修史书,但她对你用情太深,自觉已失去了一个史官所必须的客观与公允,因而迟迟未能动笔为你立传。老夫自信当今天下敢直言你功过是非者唯有自己,索性趁着未死之前单独为你作书记录生平事迹,取你所用的年号‘天策’,将其命名为《天策志略》。你自己看看,若无问题,便命人刊印发行罢。” 一气说了这么多话后,老人好像累极了似地闭上眼睛,口中却还喃喃地道:“宇霆你这一生,以刀兵杀伐定鼎天下,虽有济世安民不世之功,然杀孽之重亦是前所未有。但不管怎样,其间总是有着太多的精彩,却不应使其湮没于滔滔历史长河之中。是非功过,且留待后人评说罢……” 当赵雷捧着这部《天策志略》走出崇文侯府时,身后已响起了震天的哭声。回到皇宫,在御书房中枯坐良久,他缓缓翻开案上的书页,那已逝去的岁月长卷亦在脑海中缓缓展开: “天策帝,常山真定人也。姓赵,讳雷,字宇霆,乃战国七雄之赵氏后裔也。帝之父讳松,贫而不仕,常以狩猎为生。然松文武兼资,颇为乡里所重。帝之下有一弟一妹,即镇北王赵云与无双公主赵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