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寇勿欺_第三十四章 工地防卫战(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工地防卫战(2) (第1/2页)

    “小丫没东海户口,上不了幼儿园,将来恐怕上不了小学。”

    自己多嘴,惹得老人家一脸凝重,林小蓉在暗暗自责。

    “哪个孙子规定的?都是祖国的花朵,凭什么呀?”

    真的还假的?许晚舟一脸不解。

    第一次听说有如此变态的规定,忍不住cao起筷子,狠狠地夹了一大块鱼rou,塞到嘴里头大力咀嚼,依然不解心头愤怒。

    真的还假的?林小蓉一脸震惊。

    第一次知道有如此幼稚的无知,忍不住cao起筷子,狠狠地夹了一大块猪脑,塞到许晚舟碗里:“许哥,你多吃点,好好补补。”

    “嗯,真好吃,小蓉你不来一块?”···

    “姑娘,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呀?”

    老人家思前想后,绝不能耽误小丫一辈子,眼前的年轻人,见多识广,刚好可以请教。

    “办法不是没有,就是让小丫回户籍原地读书。”

    “这···没其它办法了吗?”

    “要不就交赞助费,只有这二种办法了。”

    “小丫的户口在新疆,这可咋办?”

    老人家一脸愁容,再也没心思动筷子,从东海到新疆,跑一趟要好多钱,更不用说回那边读书,这可如何是好?

    “听您口语是东海本地的,小丫怎么会是新疆户口。”

    许晚舟肚子已经吃不下了,这回听到老人家讲户口的事,东海跟新疆,离得也太远了吧。

    老人长叹一声,陷入了往事的追寻。

    “唉,陈年往事啦,那个年代的事,用现代的眼光很难理解的。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农业发展严重滞后、粮食短缺牵掣到经济发展全局的情况,国家把有计划地垦荒、扩大耕地面积作为实现农业生产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规定五年之内要扩大耕地面积3800余万亩。1955年的青年垦荒运动,是由**团中央发起的。《**青年报》在1956年1月24日的头版以《青年们,开垦荒地去,在那里成家立业吧!》为通栏标题,整版报道了各地青年垦荒队的活动。当时的东海政府,积极响应了国家的号召,一首《青年们,向荒地进军》的歌曲,大街小巷到处传唱,大凡有点热血的青年,都争先恐后、挤破脑袋想去做戈壁滩上的英雄、大西北的骏马···”

    老人语调不缓也不急,平静又淡然,仿佛是在阐述别人的故事,不知不觉中,许晚舟和林小蓉竟听有些痴迷,听着老人家对往昔援疆的美好回忆,再透过她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幅这样的画面:

    人声鼎沸的旧火车站广场,红旗招展、遮天蔽日,大批响应国家号召的知识青年,穿着一丝不苟的双排扣绿色列宁装,身后只背着简单的行囊包裹,排成整齐的二纵队,步伐一致地从站前广场步入侯车大厅;

    队伍四周,全是密密麻麻成千上万,前来送别的父老乡亲们,拿着欢送横幅和红花,拼命地挥舞着双手,高呼祖国万岁精忠报国;一篮篮土鸡蛋、煎饼干粮,拼命地往队伍里面塞;人群里,有的欢呼主席万岁、有的泪流满面,儿行千里母担忧,望着队伍中年幼的孩子,深明大义的父母们,纵有万分不舍也只能依依惜别,唯有跟着队伍拼命向前挤,希望临走之前,能多看孩子几眼。

    忽然,“嘟”的一声长鸣,长长的绿皮列车,开始吐出云朵般大小的白色蒸汽烟雾,带着众人的不舍和牵挂,缓缓驶向了前方····

    “老奶奶,那后来呢?”林小蓉听得入迷,老一辈的贡献精神铸造了现代人的幸福,喝水不忘挖井人啊。

    “后来,后来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南疆扎根发展,直到八十年代末才逐渐有部分人返城,我和老伴选择留了下来,后来还在自治区州政府谋了个小差,一直忙到退休。六年前,小丫来到人间,本来是一家欢庆的事情。唉,没想到,她爸妈在施工单位出事了,老伴经受不起打击···再后来,我就带着小丫回到了东海。只是隔了几十年,一切已物是人非,只能靠点微薄退休金,再摆摆档口,勉强维持生活,就是苦了小丫这娃。”

    “老奶奶,你不要过于担心,你们为东海市付出一辈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