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八章 熙来攘往 (第3/5页)
壮丁,我干脆一发做个人情。主动寻波大哥换个值守,反正日常巡视要务也是要去女兵营的,这不顺便了。想来波大哥宽仁仗义,这等非大是大非的事,他常应人而请,他日我有事或想偷懒请他替我,他必然应允。还好今日正好是波大哥,这事碰上韩暹这鸟贼便可能亏本。 为何我想抽你这个鸡贼的心情如此浓烈? “伯父大人,小侄还需巡视,这便告退了。”再一礼,这厮儒雅地飘然离去了。 要说这当今名士也是会被人的外表所蒙蔽的:“不卑不亢,不谄不媚,一如既往,子睿此义弟实为当世俊杰也。” 当然,作为兄弟,场面上我还是诺诺表示完全赞同岳父大人的意见的。 岳父大人面对两个身怀六甲的女儿,一阵嘘寒问暖,再伴着一个不知何意的笑声对我说道:“子睿赶紧起来吧!彪儿也起来吧。” “大司马可有意与我等一起一叙。”岳父大人转向波大哥。 波大哥笑着摆摆手,又与我拱手致意,然后,便又转身开始锄地了,似乎是在锄草。我似乎听岳母抱怨过,说这里天暖又多雨,一场雨下来,地上便杂草丛生。 我便跟着前面三位,内弟则一直一声不啃跟着我,从他急促地呼吸声音,似乎很是有些紧张。 回到府上厅内坐下,岳母才拄着锄头从廊下出现,也不登阶,只是从地板上探出头来笑道:“你个来是作甚。” “你都来了,我为何不能来?”岳父大人显然有些无奈,仿佛又有些责怪。 “阿妹都快生了,我怎能不来?”岳母大人义正词严道。 “还说来照顾阿妹,你看看,家里地还没种够,你把一个好端端诸侯家庭院折腾得如菜畦,啊,不是,就是田垄作甚。人家这里是有政事的。” “吃饱饭,有好菜才是正事,我的菜新鲜,阿妹们吃得也好,对肚里孩子也好。” 二人一内一外,一高一矮,一番很有生活地争论。我没敢插话,也不知道笑好,还是不笑好,内弟依然很紧张,低头不语,两位夫人却笑得很开心。 要说作为男人,我们俩表现得是有点怂。 这番以岳母对岳父不屑一顾,自己继续回去锄草告一段落。果然这里对稼穑之事诸般皆好,就是杂草冒得太快。 岳母一走,岳父先是沉默几个须臾,旋即沉声问道:“彪儿何故在此处?” 我赶紧想要帮内弟打个掩护,刚坐直身体立刻被阻止:“子睿无须多言,让彪儿说。” 彪弟像是要狠下决心,手在腿上握着衣襟,忽然朗声道:“儿非不孝,实乃不想进那朝廷,甚至学堂都不想再去;日常教习,已颇多是如何混迹官场的说法;待得学堂散去,同窗之间叙谈中,谈的尽是叔父或舅舅在朝中是多大之官,将来可先攀附之,以速至入朝之位;他们只是一些十几岁的少年,便已如同多年旧吏世故。谈起故往朝内政争内斗,个个都谙熟于心;谈论朝堂之争之时,尽是在各种情况下如何尽快除掉对手之事。其言辞之间,竟毫无匡扶正义之心。这番将来如何了得,虽教习皆实用之法,无空谈之嫌,同窗也大多用功,不拘泥于书本。但这样下去,恐怕天下大乱,为求自保,我族尚能同心;若我族能有一众得势,恐怕同族之间便有一番自相残杀。不提学堂,听他人谈及,那朝廷也不是什么好的去处,父亲如此才能不也报国无门,无人提携。姐夫这里至少要比那边要干净许多。” 彪弟越说越激动,语气中甚至有些咄咄逼人的感觉,虽然后面的话我颇受用,但仍不免有些不安地瞅瞅岳父。未想他却似乎很平静,后面还似乎陷入了沉思。 我心中不经意冒出一个词,悠悠落在岳父头上:欺软怕硬。 “彪儿,这真是你所想?”语气竟和缓了很多。 彪弟很是坚毅地一拜。然后坐起,很是认真地一点头。 “那便由你去了,你也大了。”他脸上竟挂上了一丝笑意,那皱纹分明也挤成那四个字:欺软怕硬。 我很想表现自己硬气的一面,可是身边银铃像是明白我怎么想一样,瞥了我一眼,脸色颇不友善。 我继续低下头。 “子睿是越侯,也大了。铃儿不要乱使眼色,子睿想说什么啊?” “我是见彪弟说完,想要禀明岳父大人,子睿确实有些唐突,并未细问,只觉彪弟确实是难得的人才,而我偏居天南,手下行伍众多,缺少出谋划策之人……” “子睿从哪里看出彪儿能谋善断了?这小子恐怕更想成为一个赳赳武夫……”岳父颇不客气。 “作为一个以前住在山里,剩下便是在温县附近打转的学子,能决定跟着我远遁天南而违抗父命。我便认定他能谋算更能决断,既如此,我为何不要?” “难道你早就知道彪儿跟着你是违抗父命了?”岳父大人脸上皱纹有点舒展:“呃,你如何知道的?” “若不是铃儿想去看看彪弟,我都压根不知道他的存在,也就不可能在温县遇到您。至少,岳父大人根本没打算让他跟着我。所以,让他来我这里,肯定是抗您的命。”我总觉得我还是有些急智的。 “是……其实我也没打算让彪儿去朝廷里,我希望他能跟着郑公,甚至想让更多的司马族人去辅佐郑公,子睿虽屡战屡胜,然我仍以为郑公乃我朝第一统兵之将帅,甚至想劝你跟着郑公。然则,郑公已无心于致力振作天下……许是朱大人的事情,他心灰了吧!”未想岳父竟有些潸然泪下:“只能说,或许还是跟着你,能让彪儿做点事情吧……子睿对天下有何见解?” “旧疾未除,又染新病。”我摇摇头,故作高深地叹了口气:“岳父恐怕比我清楚得很,加上郑公打算置身事外,少一强援。如何敢不殚精竭虑早作准备。” 既然岳父这么看重皇甫大人,为何不在言语中把他供起来。我真佩服自己,这就是这些年学上的官场话的技巧。 当然就这么故作高深肯定会被拆穿,于是,我开始继续说下去:将老豪强为新诸侯所灭,或为新诸侯所纳,这些新诸侯又将成为新的祸患,他们的军队都是效命于这些藩镇而非天子,其土地之出,诸侯又能占得大头,长此以往,尾大不掉,分封之弊太大。可惜当年我做不得主。父亲老师孟德兄等实力内外又太弱,而外面的豪强们却已陈重兵在侧。 我忽然意识到老师当年对文和派兵前来的惊讶和不快缘由。我们已然把持内朝,为何还要在关外跟着别人一起逼宫,自然会显得我们贪心不足,且动机可疑。很多事情也许只有超脱于外,俯瞰全局,才能知晓其中利害。这个念头一闪,忽然想通很多问题,尤其是贾大人要做的那些事的意义:“故往荆州之盐,来自益州盐井,现在益州乱事,往后需自我交州出……随之盐自吴而来,故袁氏干出此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