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残星落月坠江心 (第1/2页)
第六十七章残星落月坠江心 此时赊旗,春秋楼已经化为框架,一把桐油生就的大火将能燃的都燃烧殆尽。 那巧夺天工的精细雕琢瞬间便为火舌吞没。 大街依然萧条,显得空荡荡的,早已没了那繁华喧嚣,夸张一点说来倒有点像人间地狱。 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在这季节总透着那么一股沉沉闷闷的死气。 豪绅或走或躲,戴氏率众支撑着最后的山陕商人离开。 大街上那条霄汉铁幡杆就额外醒目,指天插地,坚韧不拔,那镂空铁幡在麒麟神兽图的衬托下书有“大义,参天”。 这两对字有点格格不入地刺进行人的眼睛,好在此时行人不多。 凤吟站在街上望去,仿佛只是看到无尽的天与地,这辉煌壮丽的景象瞬间化为乌有,不禁让人重新定义一切,定义自身。 凤吟的脸只感觉发烫,似乎能感受到那些日夜那强大的火焰是如何吞噬这一切繁华的,面对那熊熊的烈火,我们是那么多脆弱无助,一切是那么的不可靠不踏实。 那火舌如蛇般盘绕延伸,瞬间吞噬了辉煌,也舔食了浮华的表面,还不满足,继续烧了七天七夜。而后,尘归尘土归图,让一切又如最初一般真实起来,那基石依然坚固,生命依然坚强。 那被血与火洗礼过的石兽神虫少了一丝精灵古怪,多了些许沧桑与正气。 宛如大梦初醒。 凤吟没有与他们一样感叹荣华的消逝,他感觉一切竟真实美好起来,火焰无情,残酷地揭开了那富丽堂皇的表象,还原了原本的残酷与忍耐,如同我们平常的生活,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 凤吟目空四街,无心游览名胜,竟生出一个想顺着这里随着太阳一直往西的想法。 他在归化的时候见过一些蕃商,他们告诉他,回回的祖先就是在一直往西的地方。穿越死亡之海无尽的流沙山丘,一直往西。那里是另一个世界,有奇花异草,国色天香。 那些蕃商非常精明,而又有一种别样的思想,他们看中实质的约定。 在他们心中,只有凤吟这类从内心讲信义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一个蕃商送给凤吟一本古怪的书,是人与神的约定被四下流传,唤作福音。 那里说,人介于神与魔鬼之间,于是有了选择,而有选择在很多时候往往比无选择更让人难以选择,而正是在大抉择的时候,我们才更能看清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个畜生。 那书的前卷里提到一个故事,就是人们在等待约定之时,造了一个代表外邦神的金牛犊,这使神与圣人都发怒了,要毁掉一切。 说到了那日子,要将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人,让有血气的人一个也不能自夸。 有血,有火,有烟雾。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那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未到以前。 那本书凤吟只是随手翻翻,言语很不通顺,他想,那神定是没毁掉一切,被毁的,或许只是那不守约的人。但此时,凤吟看着那额崖峥嵘的石兽以及毁坏掉精美之物,却总不自觉联想到那金牛犊。 一个人因为那本与神签约的书而疯狂,带领着一帮人占领南京,成立了一个太平天国,而实际,他真正读懂了多少。 那些站在生死边缘的人,他们想过自己面对的选择吗。 凤吟站在当街,仿佛看到铁蹄踏过,他似乎明白了前些日子第一次出远门,那马车上的梦。 突然悲哀起来,感觉到了生命的脆弱,灵魂的脆弱,开始感觉自己不属于任何地方。 见到了左先生,戴先生,但凤吟似乎回不过神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只是客套地打过招呼,就听老滕他们讲事情。 左二把是个豪爽而精细的魁伟汉子,浑实粗墩,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 戴五昌是戴龙邦老当家的孙子,一个转身一个走路都能看出那非同一般的功夫,配上四个字是“游刃有余”,对什么事都游刃有余。 老滕让人卸了车,搬下一坛坛的火yao。老滕一抱拳道:“只听到赊旗有难,便想到了守城必然耗费弹药,恐有失,赖家门便利,特意支援。看此情景,也已误了时日了,惭愧之至。” 左二把呵呵一笑:“老哥哥能想到我等已感激不尽,冒险支援我等,那感激更是无以言表,而此眼下是雪中送炭的好时节。” 左二把就介绍了,这捻子烧了山西会馆已不是最近的事情了,上次也是衙门出兵才解了围。镖局的能力很有限,也就是图个道义,拼死保护客人而已。客人出重金,盼着平安,买得就是个危难之时的照应。而捻子打的是麻雀战,打不过就飞,官兵走了他再回来,但打我们一个孤城,却是足够了。 因为一直坚守对垒,也没丢失多少财富,所以他们也是不甘心,这才恋恋不舍。 那边已经来了消息,曾大人的兵马一到,这边必然回撤支援,只要坚持了这三五日,难关也就过了。 正值这弹药用尽之时,滕老哥来了。 左二把算起来也是跑了三十年江湖了,与老滕那是不相伯仲。 戴五昌也说了,捻子跟镖局没什么仇恨,镖行的行走江湖那是黑白两道都得交往,按说那也是合吾一家。也不是与镖局过不去,但危难时刻,更不能丢了镖局信义,过去戴氏也是一直暗中支持各路绿林好汉的,但这其中错综复杂,眼下只打算徐徐而退,保了人财平安,退回祁县。 俗话说江湖险恶不得不防,就在这话出口不到一年,也就来年“露降蝉鸣天地始肃”的季节,几路匪徒合伙半夜袭击,血洗了戴家,大掌柜被掳走杀害,二掌柜骑马追了三天临近河南境地才找到尸首。为避免连累,自此同门分家,谱上都抹去了姓名。 这是后话,也不必细细表明,有个大概印象也就是了,年代久远,不敢乱讲。左氏又带着几位认识了余下留守的几家商号,都是精明人,几家一合计,再有几日必然解围,只是这之前会有最后的冲锋,当下安排,周密准备。 想必捻子也料定城中弹尽箭绝,准备最后一搏。 戴氏也指导镖师乡勇将那弹药节省使用,瞄不准不准乱放枪,这拨捻子久经沙场,已不是南门楼的家雀,吓唬吓唬就飞了的角儿。 只是夜里月黑风高看不底细,这鸟枪就作用不大了。几人听了凤吟的经验,在城外设三围灯笼,并将楼上画了标记,卡好鸟枪,若捻子夜里攻城,进了范围也只管放枪,然后开城一顿掩杀,必然大措敌军锐气,一战可定。 夜风很冷,凤吟在城里独自游荡,整座城市陷在沉默与埋伏之中,鸡犬无声。 偶尔几个诡秘的哨兵贴着墙角张望一下,然后又鬼魅一般缩进影子里,一切悄无声息,像老鼠,像蛇蝎。 高楼广厦在月色里显得肃穆庄严,黑暗掩盖了华丽,只剩下那硬朗的轮廓,很像一条街道的父亲。 凤吟想到易经里有一句,“天火,同人于野,伏戎于莽”,似乎跟着情形正好能对上。 远远传来呜咽之声,又像是风穿过孔洞发出的自然声响,那声音在风中飘忽不定,一如这寒夜里那看不见的流雾。 这流雾,似乎只有凤吟能感觉到他的湿气与模糊,甚至不曾被察觉。 这流雾,总在死人的夜里出现,如同过去每个流泪的深夜。 很奇怪,就像少年时坐在城墙上无数个日日夜夜,有一个呜咽的声音自天边穿越恒古荒原,直入凤吟的内心。 如果能望得更远,定会望见那河流,在冰面下悄悄地流动。 那些人弓着腰,小心地从冰窟窿里拔上水来,往灶里灌。 润了草料饮马,不用那锋利的刀枪,这凛冽的天气也足够杀死人了。 河水清冷,映着三两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