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火器诞生 (第1/1页)
当然它可以叫**!林修认为叫手榴弹是有点卖弄了,那玩意自己现在是绝对弄不出来的。 这种手抛炸弹体型粗口子小,里面装满了火药,外壳以生铁包裹,上面安装了引信,使用时根据目标远近,决定引线的长短。 引爆后能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并打穿铁甲。这武器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用火点燃,用时由投石机发射,射至远处爆炸;另一种是用火点燃,就地爆炸,比如守城时从城墙上向下面投掷,效果相当于手榴弹。 这个灵感,是林修看某个电影大片得到的,说是那手雷炸开了却不产生火药,主要利用里面的刺针来伤人。 第二种武器,毒药烟球。 莫顿当然不会错过这种出点子的机会,所以看到林修弄出了**之后,他便悄悄地进行自己的研究去了。 这是一个用纸和麻皮裹成的圆球,外表还涂有沥青和黄蜡,此球落入野兽群中,只听轰然一声巨响,随后一道火光腾空而起,并喷发出一股呛人的烟雾。 被巨响和火光惊呆的野兽惊魂未定,又受到有毒烟雾的袭击,顿时口鼻流血,昏倒在地,其余的野兽则四散奔逃,乱了阵脚。 “我突然发现你很像一个人!”林修目瞪口呆地看着莫顿,说了这么一句话。 莫顿沾沾自喜地问:“像谁?” “贾诩!” “呃,那是谁?” 第三种武器,便是重中之重,火枪! 火枪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它可以简称为枪,也可以叫火铳,甚至火筒。 火枪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采用青铜铸造管身,能耐较大膛压,可以填较多的火药和较重的弹丸,因而大为提高了火器的威力。 火枪使用寿命长,能反复装填使用发射,这是一支常胜军队必不可少的重要装备。 由于没有经验,所以林修最开始,只是研制出了一支突火枪。 以粗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铁砂、碎木片、石子、火药等的混合物,其实就是反射弹药,突火枪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散弹枪。 突火枪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发射时以木棍拄地,一手手扶管身,一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碎石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 因技术上的限制所用火药的推力相当有限,射程也就百米左右,它的射击精度和射程较难控制,再因为其枪管为天然竹管,在射击了几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燃烧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甚至直接导致炸膛,所以突火枪的真正实战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林修拿着这突火枪,兴致勃勃地去后山打猎,结果玩了半天,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果然如同刚开始时想的差不多,这个东西的实用性远远低于其名气。 不过突火枪的制作和应用原理,是将火药装填在管形金属器具内,利用火药点燃后产生的气体爆炸力射击弹丸,照样具有比以往任何兵器大得多的杀伤力,实际上正是枪械的最初形态。 不过林修想要的效果,远远不止于此。 只要改进这种管形火器的结构和性能,就能使之成为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且更便于携带使用的新式火枪。 于是第二支火枪很快便被改造了出来。 这支火枪比较粗短,重量估计有十几斤。前为枪管,中为火药室,后为枪尾。枪管呈直筒状,长半个手臂左右,近枪口处外张成大侈口喇叭形。 火药室比枪膛要粗,室壁向外弧凸。枪尾较短,有向后的銎孔。 尾部两侧各有一个约二厘米长的方孔,方孔的中心位置,正好和铳身轴线在同一平面上;可以用金属的栓从二孔中穿连,然后固定在木架上。 这个金属栓还能够起耳轴的作用,使火枪在木架上可调节高低俯仰,以调整射击角度。
再次试用过后,林修大为惊喜,这把火枪很强!虽然cao作略微繁琐,但以目前的科学程度来说,已经是绝对超时代的武器。 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使用这种火枪,都能轻易地干掉野兽。如果利用好地形,安排合理的战术,林修丝毫不会怀疑两百支火枪便能抵御兽潮。 但林修还是不甚满意,因为这种火枪,实际上还不能称之为枪,它还需要木架支撑,相当于炮的一种,不能游动作战。 不过理念已经对了,林修决定投入生产,以作守城之用。 到时大部队全部出击,即使留守少量的士兵,也可以无惧兽群的攻击。那些妇孺掌握了射击技术后,照样可以成为守城力量之一。 继续改进后,林修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火枪,枪口不再向外斜侈而是呈弧曲状,枪管更粗,火药室明显增大。 虽然形状大致相同,唯有口径更大,接近十五厘米。口径增大,枪筒加粗且火药室加大,使这种火枪装药量更大,装弹量和射程也相应增大,因此威力也更强了。 最重要的是,这把火枪下面特意安装了金属把手,可以手持,这就满足了游击作战的需求。 这两种不同的火枪,其实可以细分为枪和炮。 第一类是安装在架座上发射的口径和形体都很大的火炮,多数筒内装填石、铅、铁等物,少数则装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可以达到数百步至二三里距离,主要用于守寨和攻城,也用于水战和海战。 第二类是用手持点放的火枪,其形体和口径都较小,一般筒内装填铅弹和铁弹等物,其射程仅一两百米左右,优点是机动性强。 有了这两样武器,林修已经完全肯定,自己的军队已经在这个岛屿上无敌了! 只要将其量产化,统一只是迟早之事。 林修顿时有了一种天下在手的豪情,某位伟人说得很对,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