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通商 (第1/2页)
ads_wz_txt; 建安十七年,十月。 刘备军包围成都,一年有余,最终,成都城内粮草吃尽,致使城内出现吃人的现象。 众将劝刘璋开城投降,刘璋却执意不肯,众将无奈,只得兵谏。 刘璋手下,已再无忠心死士护主,最终被将士们生擒。 众将开城投降,刘璋被将士们五花大绑,送到了刘备的面前。 刘备痛骂刘璋,道:“刘璋你身为益州之主,不思民众安危,妄图抵抗我军,致使民众死伤无数,如此之人,我怎能留你?” 于是刘备命将刘璋推出斩首,至于益州诸将,刘备询问诸葛亮的意思。 诸葛亮道:“蜀中多俊杰,若为能我方所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将刘璋的旧部尽数纳为己用,将士们论功行赏。 刘备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关羽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封张飞为征虏将军、新亭侯,封赵云为镇远将军,封黄忠为征西将军,封魏延为扬武将军。 西川降将,封严颜为前将军,法正为蜀郡太守,董和为掌军中郎将…… 由于才刚刚收复西川,刘备的精力,全放在收买人心上,西川的降兵,再加上自身的兵马,刘备军队的实力大为增强。 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将治所迁到了成都,并自封为益州牧。 如今的刘备,已经有一些飘飘然了,他谓群臣道:“列为臣工,孤欲径直取东吴之地,如何?” 诸葛亮、法正两人极力反对。 诸葛亮道:“主公,万万不可,东吴对我方有恩,我方又怎能恩将仇报呢?昔日曹cao大兵南下,我方避祸于江夏。若非东吴出兵阻曹cao于赤壁,只怕我等早已成为阶下之囚。而在赤壁战胜曹cao后,东吴并未出兵荆州,而是默许主公占领荆州之地。不仅如此,东吴还为主公送来了西川地图,因此主公攻占西川,才会势如破竹。今我方与东吴签订和约,互不侵犯,互通有无,若贸然进兵江东,只怕会被天下豪雄所不耻!” 法正道:“吴蜀联盟,乃一统天下的根基。赤壁之战曹cao虽然败了,但是他仍是天下群雄中最强的一方。若吴蜀相攻,只怕曹cao会趁虚而入,若真是如此,恐得不偿失。以微臣之见,倒不如依旧联合东吴。双方以求共赢,待时机成熟,便夹攻曹cao,待得了天下之后,再来与东吴一较高下。” 两位自己最器重的谋臣都反对出兵东吴,刘备只好作罢,笑道:“孤只是开个玩笑。众臣切勿当真,既然吴蜀联盟如此重要,那么不妨派使者送些好处去东吴,以表谢意。” 刘备嬉皮笑脸,便着力准备派使者出使东吴。 三日之后,刘备方的使者张松、孙乾二人便带着数车的礼物。由军士们押送,送往柴桑。 当张松、孙乾二人到了柴桑,已是一月之后的事情了。 孙仁见西川的使者来了,颇为高兴,命设宴款待使者。 宴席上。张松、孙乾二人坐于上席,孙仁对两位使者说道:“刘皇叔取得西川,真是可喜可贺,孤在得知此消息后,立即派人快马加鞭,将庆贺的书信送去,相信此时,刘皇叔已然得到了孤的信函。 两位使者不远千里而来,还请你们替孤感谢刘皇叔,刘皇叔送来的礼物,孤非常喜欢,从今往后,吴蜀两家同气连枝,共同抵挡曹cao。” 虽然东吴也已经与曹cao一方签订了和约,但是在西川的使者面前,孙仁还是将曹cao称为自己的最大敌人。 张松、孙乾两位谢过孙仁主公赐宴,张松道:“孙将军,我主刘皇叔与你都是当世豪杰,相信两家联盟,必定能够距曹cao于千里之外!” 孙仁又道:“两位尊使,我东吴土地贫瘠,比不上蜀中天府之国,大米小麦等农物,实在不及西川,只是这番薯,却是东吴土生土长的,口感甚好,还请两位尊使尝尝。” 张松、孙乾二人这才发现桌上放了一样自己没有见过的菜品,经孙仁介绍之后,两人才知道此物名为番薯。 于是两人学着东吴众臣的吃法,将烤熟的番薯掰开,吃里面细嫩的rou,一入口,又甜又香,实在是人间美味。 孙乾赞叹道:“此物味道甚美,只怕在西川,根本就吃不上。” 孙仁道:“我东吴地处贫瘠,两位尊使送来这么多的礼物,我东吴实在无以为报,两位尊使,倒不如孤命人送刘皇叔几车番薯,以示友好?” 孙乾沉默不语,不置可否。 但张松却是性情乖张之人,心想我主刘备送你东吴的都是上好的礼物,可是呢东吴,却将地里面种的庄家用来回礼,实在是穷得太没有志气了吧? 于是张松道:“孙将军,主公在我二人出来前,特别嘱咐,不可收东吴的回礼,若我二人将两车番薯带回去,只怕会被主公责罚。” 孙仁莞尔一笑,哪里不知道张松、孙乾两人是嫌弃番薯作为礼物太过于低贱,可是这两个傻瓜哪里知道,番薯对于东吴来说,却是千金难买的宝物,正是因为有了番薯,东吴的经济才能够复苏,现在的东吴,其内部的实力,已经不亚于曹cao。 既然使者们回绝了己方送番薯的意思,孙仁也不再提此事,而是说道:“两位尊使,虽然刘皇叔不肯收东吴的礼物,但是我东吴,还是有一事相求。” 张松道:“孙将军有话,但说无妨。” 孙仁又道:“这些话,孤倒是说不清楚,还是让孤的长史来说吧。” 于是孙仁示意杨林,杨林向张松、孙乾二人拱拱手。 两人一看,没想到东吴的长史,竟然是这样一位年轻人,起初见杨林所坐的位置,虽然知道杨林的地位不低,但是两人都只是以为杨林是东吴孙氏的人,但是却万万没想到。这位年轻人,竟然是东吴的长史。 杨林却不管对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