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暮归 (第2/3页)
战,刘备才发现,原来我军的实力如此的强大。如今战线拉长,对于刘备军来说非常的不利,若战事旷日持久,那么刘备军将会被耗尽,因此他向我军求和。倒也无可厚非。” 鲁肃却道:“刘备虽然宅心仁厚,但军中军师法正,却是善于出阴谋诡计之人,因此不可不防,以肃之间,我军并不要急于回答刘备军议和的请求,只消在这里耗着。待时间一长,刘备军定然会慌张的。” 程普看着杨林,问道:“杨大人,你怎么看?” 如今在东吴军中,众将都以杨林马首是瞻,这倒不是因为他东吴长史的身份。而是因为杨林的建议,对于军队来说非常的中肯。 杨林笑着说道:“程将军多虑了,刘备乃是汉室宗亲,其品德是天下皆知的,他说要议和。自然就会诚心诚意议和,虽然战线拉得过长对于刘备来说是坏事,但是对我东吴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多在前线消耗一天,就会使得我东吴慢发展一天,如此拖下去,我东吴又当如何处之?” “……” 杨林的回答,令程普愣了。 这个杨林,他的心思向来缜密,从不轻易相信人,可是今天,怎么会如此信任敌人求和的事情? 不过既然杨林都说了没有关系了,再加上杨林也说了,战时拖得越久,对于东吴来说也不是好事。 吴蜀双方若是自相残杀,使得实力大为减弱的话,那么北面的曹cao可就高兴了。 无论如何,对于东吴来讲,最大的敌人依旧是曹cao,至于西蜀,能够拉拢,则尽量拉拢。 于是程普也派使者回禀刘备,说东吴军队也同意议和的提议,不过要等人面禀了主公之后,才能开始议和。 程普命人向孙仁禀告前线议和的消息,并且也告知了孙仁,与敌人议和,是杨林的主意。 孙仁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稍稍的有些迟疑,但是一想杨林也同意了,那么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杨林……他究竟又有什么打算…… 虽然孙仁也猜不出杨林心中所想,但是既然是杨林的决定,孙仁自然是无条件的支持。 孙仁命人送去了自己的亲笔书函,说如今吴蜀是盟友的关系,虽然也曾闹过矛盾,但是应当以和为贵,对于议和之事,孙仁非常赞同,着杨林与刘备军谈判,不必有太多的要求。 和与曹军在合肥议和的时候一样,这一次的议和,同样也是由杨林全权负责。 在长沙城外,两军交战的中线位置,特意搭了一间帐篷,在帐篷中,杨林与刘备面对面坐着,商议议和之事。 刘备赞叹道:“没想到东吴的长史,竟然是如此一位年轻人,今日若不是亲眼所见,只怕备也很难相信,杨大人身为孙将军的心腹之人,相信他日之成就,定然不可估量。” 在对杨林恭维了一番之后,刘备便谈及了议和的事情。 刘备道:“今日之战,实在是迫不得已,蜀中受灾,备听信谗言,说蜀中一带的虫灾,是东吴引起了,备气不过,这才率军攻来,不过备思前想后,才知道蝗虫之患本就是天灾,非人力所能为,将罪名污攀到东吴头上,实属不易,因此,备才提议两军议和,从此以后,吴蜀依旧是盟友的关系,曹cao依旧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刘备一番煽情的语言,但是却并没有打动杨林。 杨林开口说道:“刘皇叔,虽然吴蜀曾是联盟,但你们却背信弃义,对盟友出兵相攻,我东吴的商人,只怕日后再也不敢去蜀中做买卖了。你们不义,我东吴只是正当防卫,与蜀军相距于长沙。 说打仗的是你们,现在说不打仗的也是你们,刘皇叔,你们何以取信于天下?因此。此次的议和,刘皇叔,你们定要给我东吴一点好处才是。” 刘备道:“现我蜀中遭灾,杨大人切勿狮子大开口。伤了两家的和气。” 但是杨林却道:“刘皇叔不必紧张,我也是知道的,蜀中一带遭了蝗灾,你们现在连百姓们可以吃的粮草都拿不出来了,我又怎么会变本加厉呢?不过粮食和钱财拿不出来,城池总可以拿得出来了吧?我东吴的意思,便是请刘皇叔将荆州之地割让给东吴,以此来换取两家的和平,如何?” “你……” 刘备一听,气得站了起来。 这不是狮子大开口是什么。一句话,就想要荆州九郡,要知道,自己可是花了不少的劲力才将荆州从曹军的手中夺回来了,要拱手相让。这怎么可能? 杨林道:“既然刘皇叔舍不得荆州,那么这场和谈,也暂且作罢吧!” 杨林欲起身离开,刘备顿时慌了,忙道:“杨大人请留步,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商量的。” 于是刘备邀请杨林再次坐下。两人继续相商。 纵然是假意议和、击其暮归的策略,但是若是真的以荆州来作为诱饵,就连刘备自己,也有些舍不得的。 因此刘备在心中反复的强调,这只是权宜之计,在这么想了之后。刘备对于荆州的领土也不太在意了。 荆州九郡,若是全归了东吴,无论是刘备本人还是朝中的重臣,都会舍不得的,因此刘备说道:“杨大人。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备取荆州,只不过是为了他日的北伐做准备,今日,荆州九郡,备是不会全交给东吴的,不过若只是南方的郡县,那么备倒是可以送于东吴。” 刘备说得合情合理,荆州是战略要地,不可以轻易让给别人,以刘备的立场上来看,将荆州的一半分给东吴,倒是可以的。 做戏也要做得足,当杨林也同意以一半的荆州为条件与蜀军议和的时候,刘备都快要哭出来了。 两人计议已定,中分荆州,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刘备所有,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归东吴所有。 杨林又拿来了和约,将议和的条款都写在上面,一式两份,让刘备署上自己的名字。 刘备心里面想着,这可是在演戏,因为迟早会出尔反尔的,因此也便毫不犹豫的署上了自己的名字,杨林在刘备署名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