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吴吃软饭_第十九章 条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条件 (第1/3页)

    实际上,杨林在和谈的条件中,将荆州摆在第一,这也是在诸葛亮的预料当中的。

    毕竟孙刘两家的矛盾,主要就是集中在荆州一带,若没有了荆州,孙刘两家,实际上是不存在矛盾的。

    早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就向刘备提出了“先取荆州为家,再取蜀中建立基业”的国策,而刘备也是切实的按照诸葛亮所提出的国策来遵照执行的,如今,荆州和蜀中都落入了刘备的手中,正是诸葛亮一手促成的。

    不过在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基本国策之前,孙吴的幕僚鲁肃,就曾经向孙权提出过类似的国策,其焦点也在荆州。

    都说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重要,因此便遭到了群雄们的惦记。

    可以说,赤壁之战的根本,就是为了荆州的归属问题,而打败了强大曹军的孙吴,自然是有资格去争取荆州的土地的。

    不过,刘备却抢先了一步,孙吴方面虽然假意支持,但是其心中,自然是恼怒刘备强夺荆州的举动的,这些事情,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当刘备夺下西川之后,其实力达到了顶峰,不过那却仅仅是昙花一现。

    现在的刘备方,先是蜀中遭遇了百年难遇的虫灾,致使田里面颗粒无收,又因为贸然出兵东吴,致使大败而归。

    诸葛亮也知道,以现在刘备的实力,根本就守不住荆州,既然杨林都已经提出来了,那么诸葛亮哪里有反驳的立场?

    于是诸葛亮说道:“杨大人,荆州之地,孙吴早就应当分一杯羹,我主刘皇叔,如果能早些意识到这一点。待取得了荆州之后,就与孙吴瓜分荆州的话,只怕就没有后来的这些事了。

    亮后悔没有劝主公大度一点,致使东吴用计,使蜀中民不聊生,现如今,孙吴想要荆州,亮又怎么能反对呢?”

    诸葛亮说得颇为委婉,杨林却听得直乐。

    和刘备比起来,诸葛亮可要识时务多了。

    若是向刘备提出以割让荆州为条件的话。只怕刘备会气得跳起来,不过诸葛亮却是从实际出发,知道刘备方已经守荆州无望,因此才被迫同意的。

    杨林道:“诸葛先生,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能够知道荆州的现状,我也颇为欣慰,如此一来,这说服刘皇叔将荆州之地拱手相让一事。便要劳烦诸葛先生了,还请诸葛先生以百姓为重,劝说刘皇叔遵从。”

    既然第一个条件已经谈妥,那么接下来。就是东吴接下来的条件了。

    诸葛亮知道,杨林已经能够全权的代表东吴的主公孙仁,在某些时候,杨林的话就是东吴的主公的话。在外,杨林可以临机当断,可以先斩后奏。

    “杨大人。若是以荆州为代价,换取两家的和平共处,那倒是一件好事,希望杨大人能够信守承诺,亮劝说我主刘皇叔割让荆州,东吴便退兵回去,并送粮草支援蜀中,从此两家再无兵戎相见。”

    诸葛亮如此说的目的,是不希望杨林提出别的条件。

    不过杨林却笑了笑,道:“诸葛先生,你放心,我东吴的目的,其实就只有荆州而已,至于西川,我东吴却无甚想法,不过,诸葛先生,我有一件事情,希望诸葛先生应允!”

    诸葛亮问道:“杨大人,究竟是何事,你但说无妨。”

    杨林道:“现我东吴势大,西蜀方面无力抵抗,但是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总是西蜀遭遇了严重的虫灾,但是也不能保证不会卷土重来,对于刘皇叔来说,他能够立足于乱世的根本,便是手下的人才,刘皇叔手中,强将如云,谋士如雨,尤其是诸葛先生,更是个中翘楚。

    在下连番邀请诸葛先生,让诸葛先生为东吴效力,可惜的是,诸葛先生对刘皇叔忠心耿耿,不会轻易易主,而诸葛先生如此本事,若继续待在刘皇叔的身边,只怕刘皇叔卷土重来之日,便不会遥远。

    因此,我东吴断然不能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还请诸葛先生,对我东吴有所表示。”

    杨林对诸葛亮如此器重,因此他不能够容忍诸葛亮继续为刘备出谋划策,他所提的要求,合情合理,但是言语却非常的冰冷。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道:“杨大人如此看得起亮,真令亮有些受宠若惊。为了蜀中的百姓能够安稳的度过虫灾,纵然是亮有千般不舍,也必须面对现实,若东吴真的认为亮是祸害之人,那么亮在此承诺,只要东吴的粮食一送到蜀中,亮就立即献出自己的性命,如何?”

    杨林赞叹不已,诸葛亮为了蜀中的百姓们,竟然有如此的气节。

    只不过可惜的是,像这样有能力、有气节的能臣,却并没有被刘皇叔正确的使用,若刘皇叔早听了诸葛亮的劝告,只怕不会遭到今日之败。

    杨林道:“诸葛先生,你如此忠义,令在下佩服不已,不过在下倒也不是心狠手辣之人,所谓英雄惜英雄,在下对于诸葛先生的才干,佩服得五体投地,纵然是敌对双方,在下也不希望诸葛先生就此身死。

    今日,在下所想要的,并非是诸葛先生的性命,而是诸葛先生不能为刘皇叔效力的事实,在下的意思,是在东吴的粮草抵达了蜀中之后,诸葛先生就请自往柴桑,在这里待上五年,如何?”

    “五年?”

    杨林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要彻底斩断刘备的羽翼。

    虽然杨林不希望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不过他也不希望诸葛亮就此死掉,软禁的提议,倒也合情合理。

    诸葛亮在犹豫了一阵之后,说道:“亮何德何能,竟然让杨大人如此看重,不过,既然杨大人视亮为心腹大患,那么亮自然是要有所表示的,因此。亮在此答应杨大人,只要东吴的粮草运抵蜀中,只要蜀中的百姓不再挨饿,那么亮愿意亲自前往柴桑,当五年的人质。”

    诸葛亮既然已经表态,杨林也非常赞同,道:“不愧是诸葛先生,以蜀中的百姓为重,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