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退位 (第3/3页)
会想要征讨东吴,东吴乱了章法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原因,曹丕必须为自己接下来的行为扫清障碍。
不过,曹丕要军队进攻东吴的事情,最终没有能够成行,而他自己所密谋的又一件大事,却在紧锣密鼓的运筹着。 建安二十一年,六月。 就在曹丕刚刚接任曹cao的位置的三个月之后,曹丕就逼迫汉献帝禅位,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 兴盛了四百年的汉朝,终于走到了历史的终点。 消息传到四方,四方百姓都议论纷纷。 曹丕的行为,虽然是改国异号,但是却是走的禅让的途径,让天下人都认为,汉献帝是主动将皇位让给曹丕的,这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康,并非是被曹丕所逼迫。 因此江北一带的百姓,对于汉献帝的退位,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要安安生生的过好自己的日子便可以了。 不过在东吴方面,群臣们却是议论纷纷。 张昭道:“曹丕倒行逆施,名义上是献帝禅位,但实际上却是他所逼迫的,如此不诚之人,怎么能够登上九五之位,依老臣之见,应当立即出兵北方,将曹丕从皇位上赶下来,恢复汉家天下,这样,主公便能成为汉室的大英雄,从此富国荣华享之不尽。” “……” 张昭的此等建议,孙仁却无言以对。 张昭毕竟是老臣,他的诸多观念,显然是有一些迂腐了,因此孙仁也不好去责备他,而是询问群臣的意思。 只听得鲁肃说道:“主公,后汉不足以兴盛,是因为**滋生,因此,曹丕篡汉,也并不为过,对于天下百姓们来说,能否过上好的日子,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至于坐在龙椅上的人究竟是谁,他们又何必去过问呢? 依微臣之见,我东吴可对此事不闻不问,若刘备想要出兵征讨曹丕,那我东吴只管借钱粮于他,任凭刘备和曹丕拼的你死我活才好!” 对于东吴来说,是否忠于汉室,这倒是有所说辞的。 比如说,东吴私造货币,这对于汉室来说。就是一件等同于忤逆的事情,连这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东吴方面又怎么会被曹丕篡汉的行为所激怒呢? 反倒是刘备方面,他身为刘皇叔,自然对汉室是忠心耿耿,一旦汉献帝被迫让位,那么刘备定然会有所行动。 对于东吴来说,虽然出兵江北欠缺理由,但是刘备的理由可是非常的充分,关键是刘备这位刘皇叔。是否会毅然攻打曹丕? 孙仁道:“现在刘备已经取了汉中之地,距离曹魏的核心城镇,就只有一步之遥,只要刘备想,就一定会去攻打曹丕的,只不过,以刘备现在的实力,他要攻打曹丕,实在是有些困难。” 孙仁也举棋不定。群臣们议论纷纷。 见群臣们再怎么商议也商议不出一个好的办法出来,孙仁便也只有将问题抛给杨林。 孙仁问道:“杨林,你怎么看?” 杨林向孙仁深深的鞠躬,道:“主公。以微臣之见,让刘备去攻打曹丕,断然是不可能的。” 孙仁奇道:“杨林,你何处此言呢?” 杨林道:“虽然大义当前。但是刘备这位刘皇叔,却并不一定要出兵曹魏,其原因。在于刘备手下的谋臣中,也有深谋远虑之人,这些谋臣,是断然不可能让刘备被我东吴再次利用的,他们只可能劝刘备切勿轻举妄动,若是要进兵江北,必定要东吴先动手。 当然,对于这场战争是否能够取胜的疑惑,也左右着刘备的决定,纵然是刘备心甘情愿的被我东吴所利用,但是一考虑到曹魏的兵力强劲,手底下猛将众多,刘备孤军深入,又在别人的地盘上,其取胜的几率非常小,所以,刘皇叔是不会出兵曹魏的。” 杨林说得头头是道,令在场的诸臣们信服。 不过杨林接下来要说的话才是重中之重,只听得杨林说道:“主公,还有一点,也是刘备不可能进攻曹魏的原因。” 孙仁忙问道:“究竟是何原因?” 杨林又道:“现在汉献帝被迫退位,被封为陈留王,若是刘备攻打曹丕,其名义,必定是要将陈留王再次保为汉室的天子,可是,你们认为,刘备是这样的人吗?” 群臣顿时陷入沉默之中,刘备他虽然名为皇叔,虽然名义上仁义道德,其实他的所作所为,却根本是厚颜无耻。 就拿荆州来说,这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土地,刘表逝世之后,便将荆州传给了刘琦,刘琦在赤壁之战后,原本可以重振旗鼓,但是却不想久病缠身,因此没过多久就死了。 无论刘琦的死因是否与刘备有关,总之,刘备在之后的表现,根本就不太厚道了。 他以刘琦的名义,攻占了荆州的土地,但是日后,却自封为荆州牧,并没有见荆州的土地刘备刘表的子嗣们。 因此,从荆州的事情中就能够看出来,刘备他根本就不是一个愿意为了汉献帝而战的人,所以,杨林便有了如此的推断! 杨林道:“依微臣之见,刘备是不可能出兵曹魏的,因为出兵曹魏,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半点的利益,而刘备本人,倒是可以利用汉献帝被迫退位这一点,再多做一点文章。” 孙仁问道:“刘备会做些什么文章呢?” 杨林又道:“刘备自命为汉室宗亲,自然会对汉室天子的宝座有觊觎之心,若是汉献帝不在了,他定然会将汉室天子的名号给夺过来,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汉室的都城却是在成都了。” 所谓一言点醒梦中人,东吴的群臣,经过了杨林一系列细致的分析之后,也终于明白了大势。 刘备此人,让他去向曹丕发难,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他一定会借着汉献帝被迫退位的机会,使自己的地位更进一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