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八章 袁世凯的谋划 (上) (第1/1页)
“袁世凯,外面怎么样了啊.....咳、咳,把那药拿开,我闻着胃里泛水......” 袁世凯坐在一边,太后的确是老了,说上几句话就喘成了这样,瞅着这个样子,怕是熬不过明年开春了。 慈禧问的“外面”袁世凯知道指的是安阳那: “太后,给您道喜了,我刚接到安阳方面电报,十一标死守大小黄滩,击毙日人无数,还把日本人的井口刚也少佐给打死了?” “什么,把日本人的少佐给打死了?”慈禧似乎有些不太相信。 “老佛爷,奴才也听说了。”奕匡力接口说道:“听说日本人在十一标面前,死伤累累,那个叫井口刚也的少佐,还参加过日俄战争,拿过日本国的什么勋章。” 慈禧浑浊的眼神闪出了一些光彩: “你们说,你们说,谁说我大清打不过洋人?咱大清有的是名将,一个小小的标统,就把日本人的什么,什么佐的给打死了......” 袁世凯原想告诉太后,标统可比少佐大,话到了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太后既然高兴,自己何必点破? “你们说。”慈禧显得兴致勃勃: “八国联军那会,要是就有北洋了,那个萧天要是就在了,洋人能进北京?进不了。可惜,都是那些义和团的闹事,仗不会打,神神叨叨的把戏倒是一大堆......对了,日本公使那怎么说?” “太后,还是抗议,臣都给压下来了。”袁世凯必恭必敬地说道: “臣告诉日本公使伊集院彦吉,朝廷早就下了命令,可萧天目无朝廷,朝廷本来是想要派兵弹压的,可是眼下日本军队参与进来,生怕产生误会,所以朝廷还在商议之中。” 慈禧点了点头:“这些事情交给你去办,我放心得很。不过,这仗会打到什么时候,会打到什么程度?” 袁世凯胸有成竹,微微笑了一下:“臣以为,还有几天就会结束了,日本人不想,也不敢继续把战争扩大化。况且,臣早就已经有了对策。” “哦,你有了对策,说说看?”这一来,连一向和袁世凯私交不错的奕匡力也起了兴趣。 “臣说的日本国不想打,那是因为日本经过日俄战争之后,虽然取胜,但自身也元气大伤,在这个时候发动一场战争,并不明智,此其一不想打。”袁世凯微笑着道: “其二不想打,朝廷准备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根据洋人工程师估算,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一旦运行,能达到年产钢近七万吨、铁矿五十万吨、煤六十万吨,占朝廷全年钢产量九成以上。此前三家厂矿公司,已经前后问日人借款白银三百一十三万两,合日圆四百二十五万圆,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成立,还需用银一千一百万两,这其中绝大部分需要贷款。 问谁贷?美国人?英国人还是法国人?我看日本人是最愿意,最迫切想要贷款给咱们的。不光是今年,经过计算,在未来三年之类,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需要资金达到了白银三千二百万两,太后,庆王爷,这可是块肥rou那。和这比起来,藤口商社的损失可就算不得什么了。” “为什么?”慈禧有些不太明白。 “日人目的,是要控制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控制了它,就等于控制了咱们大清国的命脉!”袁世凯的声音稍稍提高了些: “在和日人谈判的时候,日方提出的条件是,借款以厂矿财产和铁砂为担保;期限为三十年;铁砂除汉阳铁厂自用外,应尽先售与日本人;铁砂售价由双方议定,不受国际市场影响;日本八幡制铁所可以预购。这么做的目的,日本人就是要逐步把借款变成投资,然后用几年时间把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完全变成日本公司。 安阳开战之后,臣已经暂时停止了谈判,并且放出风声,英美商人也对该公司有意,并且臣频频派出手下与英美商人接触,这已经以起了日方代表团的惊恐。 所以,从这一方面考虑,日方不会继续把安阳之战扩大化,因为和控制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相比,安阳所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小上许多。毕竟,一些文物和日人想控制咱们大清命脉相互比较,根本不值一谈。臣猜测日本政府会暂时忍让一下的。”
慈禧微微点头:“还有呢?除了这个,我看你还有别的安排吧?” “太后圣明。”袁世凯欠了一下身子:“臣还准备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 “正是,去年,美国海军决定派遣一支由十咯艘精锐战列舰和七艘后勤保障舰组成的美国舰队,做环球访问,其最终目的地是日本和大清,以显示美国的海上实力。 我们已经邀请了美国舰队访问大清,就在臣进宫两个小时前,臣接到了美国方面的照会,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府的邀请,并由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照会大清政府外务部。照会中是这么说的: ‘美国水师提督伊摩利将带领第二队装甲舰八艘,于西历10月29日开至厦门,停泊六日。’ 这八艘美国军舰组成的舰队访问大清,成为这次环球访问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臣已经下令将此消息散布,以显示两国之友好。 太后,在前几年里,我大清和美国之间,先后经历了八国联军、粤汉路权之争、抵制美货、连州教案等一系列事件,使大清和美国关系十分紧张。大清需要改善和美国关系,美国同样也需要改善和咱们的关系,那么利用此次美国舰队访问日本以及随后的访问大清,请美国公使出面调停,那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日本国不想打,不愿意大打,在这个时候美国公使出面,大家都有台阶下,两方面都退让一些,甚至日本国多退让一些也不是不可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