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月上旬最后一天,求月票!) (第1/2页)
次日上午,容光焕的梅丽来到内部宾馆四楼,轻轻敲响了淑仪的房门。 当看到开门的淑仪一脸倦容,睡眼惺忪的样子,梅丽哈哈大笑,随后对淑仪亲昵地道歉,说昨晚亲朋故旧太多自己与子良太过兴奋而冷落了淑仪,敬请原谅。 淑仪毫不在意地掩嘴笑了笑,然后拍了拍额头,说自己实在不胜疲倦,需要再眯一会儿才会回复精神。说罢,就继续回到床上闭目养神,心里却回味起了昨夜与康宁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刻骨铭心的恩爱缠绵。 梅丽见状,无奈地摇了摇头,只能独自下楼与徐子良卿卿我我地共进早餐。两人谁都不知道,他们心目中端庄美丽总是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冰雪傲气的淑仪,昨晚竟然是一夜未归。 上午的会议上,徐家伟的工作报告获得了弟兄们的阵阵掌声。 看着一双双敬重钦佩的目光,徐家伟深受感动,他突然觉得自己的艰苦努力非常值得,有这样一群甘苦与共可以托付性命的挚友,心情原本无比沉重的徐家伟,获得了巨大的安慰和鼓励。 对于徐家伟的工作总结和下一步的展计划,弟兄们均感无可挑剔,只是在一些次要问题的解决次序上面,展开了半个多小时的讨论,就连上午才从香港匆匆赶到琅勃拉邦参加会议的范淮东也佩服不已,因此范淮东在接下来的工作报告中,充满了对徐家伟的感激和敬重。 范淮东的成绩也非常突出,在理顺国内市场的同时,对东亚市场地开拓也成绩斐然,特别是在台湾地区迅提高的业绩。尤其令人刮目相看。香港公司向琅勃拉邦兄弟药业公司返利五亿美元之后,不但取得了赢利三亿七千多万港币的佳绩,还拥有了香港深水湾价值十三亿多港币的土地和码头,一个现代化的仓储物流实体正在紧锣密鼓地兴建中,其中除了康宁去年底利用毒资暗中援手之外,范淮东本身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没。 讨论的最后,范淮东建议道:有鉴于目前香港公司与子良的新加坡公司在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业务重迭情况,我建议子良将上述地区的市场划归香港公司更为有利。先,随着现在香港至琅勃拉邦空中航线地开通,使得琅勃拉邦总部的药品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加上我们自有仓储物流的历来中转作用,以及香港自由贸易区的低税收政策,极大地压缩了商品的流通成本。我们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如果由我们香港公司转运日韩和台湾地区,要比子良走新加坡水6航线节省一半左右的费用。因此,我恳请董事会将日韩和台湾三地市场划归香港公司。听到这里,众人都不由暗暗地点了点头。但由于这样的分割牵涉到新加坡公司的利益,因此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到了徐子良脸上。 徐子良尽管心里舍不得韩日与台湾市场每年高达四亿美元的赢利预期,但范淮东所提出的理由十分地充分,自己一时间根本就找不出理由进行反驳。更不能说自己挪用几个亿购买整合的海运公司,非常需要这样的运输业务支撑。 如今面临的具体情况是:徐子良暗中苦心cao作的海运公司,要到十月份才能核准上市圈钱,如今哪里敢暴露出资金短缺地问题原本应该付给琅勃拉邦药业公司三亿八千万美元的货款,已被徐子良挪用来归还从华青社王梓颜处私下拆借的款项。以免被康宁察觉到自己的举动。 就在上个月,徐子良在父亲的再三催促下,只能匆匆卖掉了马来西亚北部的橡胶园,所得的五千万美金全数归还药业公司的部分欠款,自有资金中四亿多美元是新加坡公司的办公大楼和企业等固定资产,另外高达六亿多美元的活动资金更是被徐子良私自挪用到迅扩张地上海房地产项目上。因此,再不给自己父亲还完前期药品货款,不但拿不到后续销售的系列药品,甚至还有被总部派遣审计人员调查的可能,这一突如其来地窘境。让徐子良非常头痛。在此情况下,范淮东突然提出的要求让徐子良茫然不知所措,同时也对父执一辈的范淮东暗生怨恨。 就在他脑中飞权衡其中利弊的时候。徐家伟瞥了他一眼,然后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阿东的这个请求十分合理。之前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在老挝万象至香港地空中航线没有开通之前,我曾设想通过云南航空公司向香港转运,已避免了老挝到新加坡再到香港之间地水6运输周折。现在随着香港到琅勃拉邦航线的开通。交通更为便利,成本也可以大幅度压缩。看来如今时机已经真正成熟了。考虑到子良当初开拓日韩和台湾地区市场所消耗地费用,以及在三地拥有的全部产业连同销售人员和系统,我建议作价一亿美元,作为给新加坡公司的补偿,请董事会讨论审核。 徐子良心中一动,脸上露出了一丝喜色。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父亲看似公允的意见,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暗助。虽然失去这三个令人垂涎的药品市场,但能一举解决自己的负担,缓解眼前面临的沉重的资金压力,一亿美金的回笼将使自己捉襟见肘的局面大为缓解。等自己十月份缓过劲来,将能一改颓势,以后就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等应付完董事会的账目核查之后,自己就可以携带巨资,大举进入遍地暴利急扩张的国内房地产市场,用两到三年时间,创立自己的商业帝国,之后再也不用屈居于父亲和这群毫无素质可言的大老粗之下了。 因此,反复盘算其中的利害得失之后,徐子良爽快地表态:东叔的意见非常中肯,由香港公司负责日韩和港台药品市场。确实是比我们新加坡公司方便快捷许多,对此我没有任何异议。但是我想说的是在医疗器械方面,这三地市场我们新加坡公司还需要自主经营,以保证此项业务地延续性,不然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这没问题,本来我们就对医疗器械经营缺乏相应的经验,也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