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起兵 (第1/2页)
因为前程未卜,袁绍将家小差人托付与至交——兖州刘岱,但袁尚坚决要求随军前往河北。 到达渤海郡治所浮阳后袁绍带着郭图去了趟 邺城拜访韩馥,顺便结识了当地一众士族名士。 在郭图同乡,兼旧识荀谌的帮助下,韩馥许诺供应袁绍军马的粮饷。 来到渤海后,袁绍吩咐众将领cao练兵马,购买和打造兵器铠甲等军械。 韩馥害怕袁绍坐大,于是派来几个下属监视袁绍军举动。 袁绍虽有不满,但无奈寄人篱下只得当做没看见。 期间袁尚跟随袁绍在冀州一带走访一些名士豪杰,这时候袁家和袁绍的名气声望是很大的,诸多豪杰也纷纷归附,其中令袁尚在意的就有逢记和田丰田元皓。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在袁绍卑辞厚币邀请下,出任了别驾。 袁尚知道他是难得的顶级谋士,对他也是极尽谦卑恭敬,但田丰却总是淡漠地客套。 公元一八九年的九月注定是多事之秋。 是月,董卓又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威胁何太后下诏废黜少帝刘辩。 诏书说:“皇帝为先帝守丧期间,没有尽到作儿子的孝心,而且仪表缺乏君王应有的威严。如今,废他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皇帝。” 袁隗心思沉痛复杂地把少帝刘辩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刘协。 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刘协称臣。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都心中悲伤,但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董卓又得寸进尺地提出:“何太后曾经逼迫婆母董太皇太后,使她忧虑而死,违背了儿媳孝敬婆母的礼制。” 于是,把何太后迁到永安宫。大赦天下,把年号昭宁改为永汉。不久,董卓用毒药害死何太后。 公卿及以下官员不穿丧服,在参加丧礼时,只穿白衣而已。董卓又把何苗的棺木掘出来,取出尸体,肢解后砍为节段,扔在道边。 还杀死何苗的母亲舞阳君,把尸体扔在御树篱墙的枳苑中。 接着任命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 董卓自己担任太尉,兼前将军,并加赐代表皇帝权力的符节,以及作为仪仗的斧钺和虎贲卫士,进封为侯。 不久又自己担任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董卓性情残忍,一旦控制朝政大权,控制住司隶后和国库中的珍宝等全由他掌握,威震天下,yu望没有止境。他时常对门下的宾客说:“我的相貌,是尊贵无上的!” 侍御史扰龙宗晋见董卓汇报事情,没有解下佩剑,立刻就被打死。 当时,洛阳城内的皇亲国戚很多,宅第相望,家家都堆满了金银财宝。 董卓放纵部下的士兵冲入他们的内宅,强夺财物,*掳略妇女不回避皇亲国威。致使人心惶恐,朝不保夕。 董卓暴行已经积怨到一个危险的边缘。 袁绍私下有密探进入洛阳,与王允等大臣有联系。 当得知董卓的这些举动又羞愤又恼火,因为有韩馥的监视又不能轻举妄动,着实让他窝火。 这天议事,袁尚趁机建议诈称京师三公发信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希望各地方举兵讨伐董卓。 田丰听到袁尚的计策,也不禁暗下称许,当下附议,于是袁绍依计行事。 袁尚又说:“袁家四世三公而父亲声望崇高,应当首倡义兵传发檄文,这样天下豪杰也会来归附,何愁大事不成。” 袁绍有些犹豫,问田丰许攸郭图等人:“诸位以为如何?” 许攸说道:“董卓暴行天下人所共愤,率先发难可名利双收。” 袁绍担忧道:“就是不知韩冀州那会如何反映。” 郭图不以为意地说:“到时候天下群雄响应已成大势,韩冀州也只能倾尽全力支持我等。” 袁绍一拍积案道:“就如此,起义兵,讨伐董贼!” 这个扬名的机会袁尚自是不会放过,苦思两日后终于写出了篇檄文,交由袁绍传抄天下。 邺城,州牧府中。韩馥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份檄文,请属下的从事们来商议,说道:“如今应当帮助袁绍呢,还是帮助董卓呢?” 治中从事刘子惠有些恼火地说:“如今起兵是为了国家,怎么谈到袁绍、董卓!” 韩面有惭愧之色。 刘子惠又劝说道:“兵者凶器也,不能抢先发动。现在应派人去看其他各州,有人发动,我们然后再响应。冀州的势力不比其他州弱,别人的功劳不会在冀州之上。” 韩认为有理,于是写信给袁绍对他起兵表示赞同。 汉初平元年一月。 接到袁绍传发的檄文后,各地豪强坐观着有起兵着也有。 却不像小说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其中起兵打出讨伐董卓旗号的有: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袁绍与王匡进兵河内,张杨亦率数千人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cao则属于张邈军下; 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孔伷屯兵颍川; 韩馥则留在邺城,给与联军军粮。 等各诸侯向酸枣汇合后推举了袁绍为盟主,袁绍也自立为车骑将军。连同迟来的公孙瓒一起歃血为盟。一时间关东联军声势浩大。 这时在洛阳的相国府中,董卓正在召集文武心腹议事。 董卓赞许道:“还是李儒的主意好啊,提拔那些党人任高职,我们的人只在军中任中郎将、校尉。一来可以堵住他们的嘴二来大权还不是在我手上。”说完他狂笑不止。 众文武都口称:“主公英明”。 李肃也拍马道:“相国大人功盖万代四海归附。” 就在这时传令官禀报说:“相国大人,渤海太守袁绍起兵造反,传发檄文于天下,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 半响众人没有反映过来,或是不敢言语。 董卓突然掀翻积案吼道:“该死的袁绍就不给老夫安生,这次一定领兵诛灭他,立即召集兵马剿灭关东叛逆,诛灭其全族,看谁还反我!” 李儒皱眉不语,放走袁绍是有他的考虑的在那情况下也确实没错,但现在他虽然觉得出兵关东不如固守的好,但深知董卓脾性的他不敢再多说什么。 尚书郑泰出列说:“为政在于德,而不在于兵多。” 董卓恼怒道:“照你这么讲,军队就没有用吗?” 郑泰拱了拱手道:“我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认为崤山以东不值得出动大军讨伐。您在西州崛起,年轻时就出任将帅,熟飞军事。而袁绍是个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张邈是东平郡的忠厚长者,坐在堂上,眼睛都不会东张西望;孔中会高谈阔论,褒贬是非;这些人全无军事才能,临阵交锋,决不是您的对手。何况他们的官职都是自己封的,未得朝廷任命,尊卑没有次序。如果倚仗兵多势强来对阵,这些人将各自保存实力,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合力,共进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