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五零章 逃离 (第1/2页)
袁尚想起了方才来别馆的刘备。于是向陈纪询问此事。 “哼。就那个贩屦小儿?”陈纪不屑的神情更加明显了。“小的方出来的乡民村夫。打出个汉室宗亲的名号就四处招摇。也不知是真是假。” 对陈纪如此抵触的反应袁尚见怪不怪。这个年代出身名门望族的这些人。大都清高自傲。他们当中很多人瞧不起名门士族以外的一切人。仿佛天生高人一等。 时人也都以士族门阀为尊荣。士族中人自视甚高。家族间的联姻也要讲究门当户对。像袁家这种四世三公的大士族门阀。家中出来的子弟哪怕再不济。他人也会给三分面子。这也是陈纪对刘备傲慢敷衍。而对袁尚礼遇有加的原因。 而曹cao虽是官宦之家。但乃宦官之后。声誉上是远远不及袁家的。正是曹cao的出身。使他体味到寒门子弟的辛酸。如此就有了唯才是举令的出现。另一方面。曹家毕竟是朝廷册封的世代官吏。其政治资本比不上袁绍。但比刘备却是丰厚许多。这也是历史上陈群拒绝刘备的征召。而后又投到曹cao帐下的原因。 说起来袁尚对自己的父亲袁绍还是有几分信服的。袁绍虽然也是出身名门望族。但因是庶出。所以袁绍也能折节下士。虽然他骨子里是门阀士族那股傲气。至少也能做做表面文章。诸如沮授、田丰、审配等士大夫文人对他死心塌的。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说起来在下也听过令公子的才名。颍川果然多才子。”袁尚笑道。 “唉。跟公子比起来。小犬算的了什么。如果他是大雁。那公子就是凤雏。”陈纪笑道。 “青州尚缺文吏。不知长文兄可愿来任职?”袁尚试探道。 “这个。青州才俊何其多。而家父年事已高……”陈群婉言道。 “唉。长文年纪也不在小。是该某个任职了。蒙公子不弃。待去青州后老夫就让他给公子做个小书佐。”陈纪说道。 “长文兄大才。在下怎敢让他做个书佐。最少也是个郡守。亦或是从事。”袁尚高兴道。只要陈纪答应下来。陈群只有服从的份。 陈纪笑着直抚长须。陈纪也是望族名士。但他在朝中的官职不高。他自然想给儿子谋个好前程。而此时袁家。袁绍的声望一时无二。陈纪自然想让儿子搭上袁尚这条大船。以便日后再攀附上袁绍。 袁尚再跟陈纪唠叨一阵就辞别了他们父子。陈纪让陈群将袁尚等人送出去。 一出到院落。陈群向袁尚等人拱拱手。“三公子。蒙您照料。在下感激不尽。” 不等袁尚答话。郭嘉就笑道:“不久之后就要跟长文兄一起共事了。想不到啊!” 袁尚不明就里。但他能听出郭嘉语气里淡淡的讥讽。 “几年不见。奉孝兄你倒跟了三公子。如今也当上一州之重臣了。只是愈是身处要位。就愈要身正为范!”陈群硬邦邦的答道。 陈群为人虽然清尚有仪、雅好结友。却也不苟言笑、公正直言。其实他们两人早就认识。在颍川时。两人都是颍川书院学子。但陈群出身名门望族。跟郭嘉相交不深。又见郭嘉平日里放浪形骸。自然而然的产生嫌弃厌恶之感。郭嘉又年轻。也是狂放不羁。除了荀几个好友。他也不屑于跟那些名门子弟为伍。一来二去陈群、郭嘉两人因几次冲突产生芥蒂。那时有荀这个和事老在。他们闹将不起来。可是分别多年后再次相遇。两人不自觉想起先时旧事。 “长文兄。你跟奉孝是旧识?”袁尚问道。 “昔日跟奉孝兄、文若兄他们同在颍川学院求学。倒是认识。”陈群答道。 “他乡遇旧识。此乃值的庆贺之事。不如今晚过我这来共饮一杯。”袁尚建议道。他隐隐察觉两人又矛盾。也想趁此机会化解掉。毕竟两人今后是要一起共事的。 “公子好意在下心领。只是大战在即。不当再宴饮。要是耽搁了军务。在下吃罪不起。”陈群拒绝道。 袁尚语塞。他想不到陈群竟然跟田丰那个老顽固有些像。 等回到房间里。袁尚才向郭嘉询问事情的缘由。 郭嘉委婉的诉说一遍。并解释道:“我跟他虽然牵扯个人私事。却不会因私废公。” “想不到奉孝你这般潇洒之人也会记仇。”袁尚笑道。 郭嘉摇头苦笑。“倒不是我记仇。每次闹事之后我都是一笑而过。只是长文刻板的紧。每次都揪我的不是。” 袁尚也不知如何处理两人的事。郭嘉是懒散放浪惯了。不是曹cao、袁尚这样的君主是不能容忍他这般不治行检的臣子的。陈群清尚耿直。要是这样的人在手下任职。一定是三天两头检控郭嘉的。其实田丰、王修等人也是多次检控过郭嘉。但都被袁尚压下来。再则郭嘉虽然放浪懒散。大事上却是表现出色。田丰等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恐怕今后奉孝不的清静了。”贾诩难的的笑道。 在袁尚心里。他更喜欢贾诩这样的臣子。不但才智高深。还懂的为人处事。不但善解上意。还懂的保全身家。虽然是个老狐狸。却也是仕途上的不倒翁。而郭嘉虽然才智非凡。却过于光芒四射。要是投在袁绍之类君主手下。恐怕命不长。 郭嘉摇摇头。说道:“长文有时虽然刻板。却是个难的的政才。他精通古今礼法吏制。擅长执法说理。要是在朝中。必是尚书之才。” 袁尚笑了笑。“看来奉孝还是他知己。不若我为你们两人劝说和解。” “有些事是不能强求的。就是我愿意和解。但长文还是会秉公执法。如我触犯礼制。他还是会检举于我。”郭嘉直摇头。“我是不会因私而废公的。公子宽心。” 袁尚吁出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兖州军大营。 曹cao带着一众亲随视察下邳城外cao练忙碌的兵卒。 “水源囤积的怎么样了?”曹cao问道。 “秒才将军亲自在督促。再有一天就能积够了。”赶回曹cao中军的程昱答道。 曹cao用马鞭遥指下邳城。“父亲您等着。不久之后我就会取下陶谦小儿的头颅祭奠您!” “主公。袁尚赶来跟陶谦汇合。他手下不乏才高之士。水攻之策恐怕会被识破。”荀攸提醒道。 “识破又如何?”曹cao冷笑一声。“他们弃了下邳城更好。至少不用将此的变成一片湖沼。不过没了下邳。陶谦只能龟缩广陵。如此徐州指日可破。” “只怕陶谦会寻求袁家的庇护。随青州军回青州或冀州。”荀攸再提醒道。 曹cao沉默下来。其实几人之间心照不宣。复仇始终是个幌子。曹cao的真正仇人不知所踪。吞并徐州才是曹cao本质目的。 “袁尚几千人马。还想折腾出什么花样!”乐进不禁恼怒道。 “袁尚虽然区区几千人马。不能影响大局。我猜他出兵徐州。一来为了做出结交陶谦的姿态。二来是奔着糜家跟徐州的钱粮。”荀攸分析道。 “结交陶谦?”乐进不解道:“陶谦败亡在即。袁尚当真是盘算错了。” “非也。乐将军只看到面层。却不知徐州之事。”荀攸摇头道。“徐州皆由豪族门阀把持。他们势力深厚。像陶谦也要看他们脸色行事。” “如此又关袁尚什么事?”乐进不解道。 “咱们取粮于敌。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待拿下徐州全境后还要安民修养。或是从兖州迁徙平民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