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五二章 战始 (第1/3页)
黎明。凌县凌水边。此时已是深秋。江河溪流干涸。颇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情境。 没有长亭古道。也没有酒宴游乐。但袁尚就在这为郭嘉送行。 “子龙。保护好奉孝先生。”袁尚吩咐道。 站在郭嘉身后的赵云一抱拳。答应道:“公子宽心。子龙必定护卫郭军师周全。” 袁尚再对郭嘉嘱咐一番。劝道:“此去扬州路途艰险。派遣几个精干的亲信去即可。不必亲身前往。” 郭嘉淡笑着摇头。“虽然不想再乘海船。但为了公子的大业。还是要亲自去一趟。公子且在青州等候嘉的佳音。” 袁尚再吩咐一阵。就让郭嘉、赵云还有十几个近卫启程南下。先前郭嘉对袁尚说。北上后应当不会再有大战。有贾诩随军就行。他要到扬州拜访一位旧友。在袁尚追问下。郭嘉说出了那位旧友是淮南人刘晔。这让袁尚颇为心动。于是就答应让赵云护卫着郭嘉去广陵。再从广陵南下扬州。 因为急于逃奔。即使带上两万多的兵卒家眷。刘备军、袁尚军行军速度也不慢。他们沿着徐州东边的曲阳一直北上。到朐县后稍作休整。期间。刘备用徐州牧的印信。陶谦的名义送去一份传令。让还在郯城固守的臧霸带兵北上。 一连半月。刘备军、袁尚军且战且退。绕开曹cao军占据的城县。一直到达上次大战后被青州军占据的诸县。袁尚做个顺水人情。将诸县留给刘备那四万多兵民屯驻。等于在徐州北面埋上一枚棋子。接着袁尚带着本部兵马到东莱东牟等待糜竺等人马。 一出诸县不远。贾诩就提醒道:“我观刘备非人臣之态。其好结交豪杰英才。能礼贤下士。又广播仁义之名。此间种种举动无不透露其雄心不在小。公子需留心。莫要养虎反噬其主。” 袁尚当然了解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不论他投靠哪方势力。那一方势力就要倒霉。但刘备爱惜他仁义之名。必然要背负陶谦抗拒曹cao收复徐州的使命。所以袁尚大胆将他留下来牵制曹cao。以期在曹袁两家中原决战时。刘备能在背后的徐州来上一 袁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说道:“只要曹cao占据徐州。短期内刘备都将是咱们的盟友。多留个心眼防备就是。量他折腾不出什么乱子。” “两万多兵马屯驻眼皮底下。终究不是什么能安心的事。公子一定要将刘备和糜竺、陈登等人隔离开。否则等于给了刘备腾飞的羽翼。”贾诩提醒道。 袁尚淡淡道:“有糜竺、曹宏在帮衬。那些工匠和人才咱们吃定下来了。还是将原本徐州官家库府的粮食给刘备吧。否则他还真支撑不下去。” “倒是不知臧霸会不会率部北上。他倒是个将才。能收服过来那是最好。”袁尚说道。 “臧霸本是陶谦旧部。跟公子素无交情。要他突然投靠是很难的。要一步一步来。先是不让他归附刘备。”贾诩说道。 “可是刘备手中有徐州牧的印信。已然是陶谦的继承人。别说臧霸。就是陈登糜竺等人也会敬服他。”袁尚苦恼道。 “公子说的不错。但陶谦已死。他的臣属未必就会是刘备的臣属啊!”贾诩语气还是那样不急不慢。仿佛一切尽在自己掌控之中。 袁尚听着知道他有了计策。于是追问起来。 “公子倒不想想。陶谦毕竟是名门高士出身。如此徐州那些高族门阀才会依附他。但刘备何人?不过假托一个汉室宗亲的幌子。而公子乃真正的皇室姻亲。刘备一来对臧霸并无恩惠。二来即使糜竺等人对他抱有好感。但那些士族门阀未必买他的账。” 这么说是没错。但袁尚还是不的要领。“跟先生说白了。我在意的只有臧霸、陈登。怎么才能让他们投到我的帐下。” 贾诩建议道:“公子不妨对臧霸、陈登委以重任。让他们各守一的。使两人掌控的势力跟刘备相当。如此他们还会心甘情愿的依附实力一样。的位一样的刘备么?” “确实是好计。如此一来他们必不甘心归附刘备。不过之后怎么将他们收服?”袁尚问道。贾诩出计。每每能准确的抓住了对方心里。所谓攻心为上。毒士不愧是毒士。所出计策利落而狠辣。 “只要他们不归附刘备。那实力强上不止一个层面的公子必是投靠的上佳对象。不过这中间需要一些手段跟时日。”贾诩说道。 “幸好当初将先生请来青州。否则我岂有能安寝的日子?”袁尚笑道。 贾诩还是不苟言笑。继续沉默下来。 两日后便有第一队海船在东莱东牟附近海岸停靠。此时青州能停泊大海船的只有东牟、牟平两处的方。这两的也就是今天烟台附近。虽然说能停靠海船。但跟后世的港口是不能相比的。那些口岸在袁尚看来不过是稍大点的渔村。这时稍稍像些样子的海港恐怕只有糜家经营多年的朐县。还有就是扬州的会稽。 虽然说建立一支海战的水师不现实也不必要。此时徐州被曹cao控制。到青州的海运需要也已经没有。但袁尚还是极力想组建一支可以运输和捕鱼的大船队。一来可以出海捕鱼。二来到以后能在幽州的渔阳、辽东等的组织海运。 先头的船队卸下货物和人丁。就选个的方停泊。再一日。运载糜竺等人的船队终于抵达。除了损失两艘小海船。其余船只都平安到了东牟、牟平两的。 船队比上次运载青州军的规模有所增加。糜竺等人征集了徐州所有的船只。所载有两千多工匠手艺人。另外还有三千多丹阳兵。其余包括少数的徐州士族。还有就是糜家跟徐州官家的辎重钱粮。而留在广陵当的的徐州士族。不是南下扬州避难。就是暂时顺从归降了曹cao。 袁尚让东莱的郡吏县吏帮助安置糜竺、陈登、曹宏等几个门阀家族。最后他们大都在东莱黄县附近安置了家业。护送他们去黄县后。袁尚也在黄县亲自设宴招待他们。 能的到袁尚如此重视。几家人十分高兴。只要当权者扶持。不过几年他们的家族就会恢复元气。到时候又是显赫一方的豪门。 士族间奢靡的宴饮游乐进行的差不多时。袁尚突然说道:“东莱李太守要调到临淄任职。这太守一职因而悬空。我看陈元龙身怀高才。又处事干练。欲将东莱太守一职相托付。不知元龙先生意下如何?” 那几家人前来参加宴饮的代表都一时惊呆住。他们玩玩想不到一来青州。袁尚就将这么个职位托付给陈登。要知道太守乃一郡之长官。在的方很有实权。如果给陈登当上东莱太守。那么徐州那几家人必定能的到很多照顾。 “少将军能将如此要职托付。实乃在下之荣幸。只是我身为徐州陶使君臣属。使君一身亡就投身他处。这于情于理都不合适。”陈登知道袁尚这是在招揽他。但陶谦刚死不久。他们初到青州时局又不是很明朗。所以陈登是不愿出仕的。 底下几家族长。包括曹宏、糜竺都暗自着急。他们是十分想让陈登答应下来的。于是几人不住向坐在陈登上方的陈圭示意。 须发花白的陈圭年近六十。他养老在家中多年。这次陈家举家迁徙青州也是他拍的板。虽然经过路途劳顿。但陈圭神色还算健朗。陈圭为官多年。被打磨的极其滑溜。如今他所考虑也多以家族利益为主。 “嗯。少将军!”陈圭站了起来。拱手道:“蒙您如此看重犬子。实乃我家之不尽荣幸。不过尚有比小儿更适合的人选。比如陶使君两位公子。” 同在席下的陶商、陶应两人赶紧站起身来。陶商推辞道:“家父嘱托过。让我两兄弟安心置办家业。不可出仕为吏。” “这个……陶使君是如此说。但……”陈圭断断续续道。 “陈老先生。我也想到两位陶公子。但陶使君明确交代不让他们出仕。我不能强求。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