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泡影灭处起雄浑 (第2/2页)
厉害! 孙洛紧缩的心神,在这一刻终于放下了所有来自过去的包袱,眉间泥宫丸处紧锁着的心斋雄浑真气,悄然之间,如同一朵夜晚绽放自沙漠的红花,淡然盛开。 如同沐浴在温暖的水中,孙洛的身体在自眉间钻出的道道气流中,感到无比舒适,自己体内那些未曾通窍的地方,在层层的水波中,如同次第而开的宫门,道道为这奇妙的波纹轻轻开启关窍。 孙洛的神识仿若在这时,消去了rou身的束缚,再一次的体会到了那种所谓的神游境界。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这一句曾经似通非通的真诀,孙洛猛然间抓住了诀窍,自己豁然开朗的心境,在此时格外能理解李再兴当日所说的“大用外腓”境界,这是一种不能用言语来说明只能在心中体悟的感受,这套心斋法诀,和自己在小说中看得到的截然不同,心斋完全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体悟,只有你的心境真正放开,才可以得窥,心斋二十四品,这篇号称道家无上真诀的法门。 所谓的心斋雄浑境界,并不是指rou体上的强大,而是指内在的生生不息,延绵远长,所谓:反虚为浑,积健为雄,正是这个意思。 当日李再兴用来喝破孙洛境界的那一句“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灭灭生机起。”正是从佛家的角度,用生死,来去,因果,来跳出孙洛沉迷在心境的魔障。
想到这些,孙洛才真正明白了李再兴内在武学的宗家,正是佛教武学,李再兴的武学修为虽说深不可测,甚至于连赵萧斧,王坚这种高手都未曾看破他的武学根源,可是孙洛却终于明白,为什么李再兴当日传自己这套心斋的时候说:这套武功并不适合他。原来是因为道家与释家,根本是走的两种路数,不可混淆。而李再兴之所以一直对于自己的心斋说教甚少,也正是因为他也同样不清楚这套心斋的练法。 而孙洛,若非今日机缘巧合之下,心境豁然开朗,也不可能在一息之间得窥门径,一举冲入心斋雄浑的境界。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这后一半真诀,孙洛在这一刻也同样清晰的体会到了其中三味。 油云长风,这些自然界的宏大气派,虽然不同却也源出一脉,而这与人的力量完全相似,人与这些事物同样一脉相承,皆是自然界的产物。如果想运用这种力量,你是丝毫感觉不到它的强大的,唯有深入其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人与天地共一息,才能真正做到,心斋雄浑的沛然境界! 孙洛体内的心斋真气,自泥宫丸处蔓延至全身,孙洛的耳中可以清晰的听见屋外陈彪整耳欲聋的鼾声,也同样能听见帐篷外草地中一只鼹鼠,破土而出的细微声音,天地间微薄的风声,草叶沙沙的作响。 孙洛仿佛能够清晰的见到这一切,这一刻,孙洛终于不再是哪个初来到南宋的懵懂小子,或许现如今的孙洛依旧在李再兴等人的面前毫无作为,可是,今日的铺垫,终于可以使得孙洛在这个人命贱薄如狗的世道下,艰难的存活下去,未来的发展还是未知,但是孙洛终于敢于在这个世界,挺直了自己的腰板一步一步坚实的走下去。 孙洛的嘴角挂出了一丝自信的微笑,天下间所有的大人物们,就让穿越自二十一世界的小屁孩儿,看看你们到底有多麽了不起吧! (几日未写,终于别出了这么一段,或许大家还是不太满意,但是武侠的轻佻与历史的厚重,都是我在构思这本书得时候就已经拥有的,若是贸然修改,只怕我的大纲就要重写了,这当然不是我想要看到的,希望不喜欢在历史中加入武侠的朋友能够理解。顺带为自己做一下辩解,这几日正逢毕业创作阶段,又兼感冒鼻涕,实在是难受的要命,更新也少的许多,望各位书友见谅,希望继续支持,如果觉得不错,打赏推荐甚至于留言表扬几句都是令我开心愉悦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