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帝刘备_第十七章 上巳节(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上巳节(上) (第2/2页)

后,又好生想了一番,决定上巳节那天定然好好表现一番,以博众人之青睐。对老师卢植之悉心呵护,心中却很是温暖。卢植爱材,看来真的是想把自己当关门弟子培养了。否则,此等私人性质的高级会议,怎会叫自己一籍籍无名的小子参与?卢门学子中比自己资历深,家世高,根基厚的学子不知凡几。若不是卢植另眼相看,只怕怎么轮也轮不到自己。

    又想了会,兀自睡去。

    第二日清晨,刘备被侍书侍候起床,正欲出门时,外面有邮传吏者至,送上一卷竹简。刘备略略看过,原来是家书。便打赏了邮吏,独自拿着书卷进书房急急拆开浏览。自刘备至洛阳后,便打听如何往家中寄家书。卢毓那时望着刘备疑惑了半天,方道:“刘备你不知道大汉邮驿么?”刘备当时莫名的摇了摇头。等卢毓好一番解释后,才知道。大汉的邮驿制度非常发达。自刘邦立国后,便认识到邮驿制度的重要性,抓紧对战争破坏的邮驿设施的重建与恢复。历代皇帝也是对邮驿重视无比。只因在古代,邮驿系统的畅通与否关系到了国防民生政令经济一系列国家发展的脉门。将军外出远征,消息来回得靠邮驿;使者出使他国,文书得靠邮驿;商人奔走四处,贩卖物品得靠邮传大道,政令颁布,天子诏书也得靠邮传大道。尤其是通西域之后,大汉与西域的往来便全靠沿途数不胜数的邮亭。当时大汉于西域出现了“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华局面。当时西方的罗马也正处于繁荣时期,那里也是邮驿畅通,沿途“列置邮亭”,所以当时中间诸国的商人和使者,可以从东汉边境通过邮驿一直驰骋到罗马首都。中央政府负责邮驿系统的官员有许多,少府中的尚书令和符节令,便是专管政府公文收发和符节的分发和管理。大鸿胪,兼管邮使的接待。御史大夫也兼管邮传,对邮传使者的凭证进行监察。和邮传关系最直接的是九卿中的卫尉,他的属下有一官员叫“公车司马令”,负责接待由传车征召来上书的民间贤士,所以又叫“公车上书”。后来近代史上著名的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得名便由于此。三公中的太尉、府中的法曹也主管邮驿,负责邮驿规章制度的制订和一般管理。地方政府的邮驿管理系统则由州、郡、县三级管理。郡太守府里最受重视的一个官吏便是“督邮”。他不仅主管邮书,还兼管督察长吏,是个实权官吏。后世历史中《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张飞鞭打督邮的故事。说的便是这主管邮书及督察长吏的督邮。

    刘备自弄明白后,便通过洛阳邮传与家中连寄家书。此次又收到家书,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还好还好,家中一切甚好。母亲简夫人等人身体都好。周禹等人时时照看家中,涿县整个势力范围已经完全归属兄弟会。而刘太守因为公孙瓒的面上,也未曾多为难周禹等人。张飞独自在家读书习武,自得其乐。只是竹简中言刘恪刘恒兄弟闹着要来洛阳,要跟在刘备身边。而母亲似乎也有些意动,觉得刘备一人在外,无人照看,有族内兄弟在旁,却也安心些。刘毅却是也觉得刘恒二兄弟出来见见世面也好。省得整日里在家无所事事。他看着也自心烦。

    刘备想了想,觉得刘恒刘恪二人来洛阳也好,自己做甚事时也多一二腹心之人使派。只是自己现在根基未稳,还是过一段时日再相召过来的好。

    想到此处,便取来纸笔,细细书足数页纸方才停笔。内中无非是自己对母亲与众人的思念之情。而后又勉励了周禹等人一番,又言让他与张飞多多商谈日后兄弟会发展方向与事谊。最后便是对刘毅说的,言再过一段时日,洛阳站稳脚跟,便请二位堂兄过来相助。写完之后,放入盒中火漆封好,又出门至邮亭寄出。而后又上集市中逛上半晌,方才缓步而回。

    PS:明天恢复正常更新了,一日二更,大家多多支持,阿牛谢了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