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离京(一) (第1/2页)
感谢昊天神皇兄弟的慷慨打赏,真的对不住了,这几天在加班,天天半夜才回家,没有什么时间码字,更新少了点,下周一开始爆发,维持一个礼拜,每日万字更新,以为报答,绝不食言,请大家拭目以待。也感谢众位书友的大力支持,谢谢大家! 光和三年夏六月,言官上本,弹劾刘备“有才无德,行事放荡;假借宗室,坐抬身价;口出悖言,妄议朝政;身在朝堂,结交匪类。”等数条大罪。请天子夺刘备官身,收大理寺明正典刑。 这言官可恶毒得很,哪怕是其他罪名都是莫须有,只一条假冒宗室罪名,只要坐实,便可以诛刘备全家了。一时间,朝堂间如沸水添油,顿时炸开了锅。议论之声不绝于耳。大臣分为三派。一派以卢植,马日磾,杨彪,蔡邕等人为首,他等向来与刘备亲近,不是师尊,便是怜爱刘备才能,自然出言强烈抗议反驳;一派以曹嵩,桥玄,刘虞等人为首,此事甚大,自然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保持中立,冷眼旁观;一派以将作大匠何进,侍中何苗等人为首,言辞激烈,连请天子定刘备之罪,仿佛刘备便是那十恶不赦之人。 一时间,吵成一团,天子刘宏在上面不禁大为头痛。望着下面泾渭分明的三派人马,却是不知如何是好。旁边近侍张让见了,上前悄悄言道:“万岁,奴婢闻得那刘备虽有些小聪明,行事却是放荡怪异,常口出乱言,指责朝廷政事,多有怨愤之气。此人等在洛阳与国事无益,反而引起大臣纷争,天子仁德,不肯降罪一介狂生,不如逐出洛阳永不录用便是!” 皇帝刘宏听得张让也如此讲,正不耐烦,差点就挥手准了,让尚书仆射下诏书遣刘备回原籍。忽然却又是心中一动。下面那一帮人,中立的,反对的,都是一些清贵大臣,多是爱惜名声之辈。赞成处理刘备的,却是外戚和内宫宦官。这其间,莫非有古怪?刘宏微一沉吟,却是唤过刘虞:“宗正卿何在?” 刘虞往前一步下拜道:“臣见过皇帝,吾皇万岁!” 刘宏淡淡道:“御史弹劾那涿郡刘备数罪,以朕之见,假借皇室宗亲之罪最不可赦,宗正卿速派人往涿地,查明此事,再来报于朕听。到时再下定论不迟。传命刘备禁足府中,无事不得外出。”说完后,又看向丹陛下哑口无言的众官,道:“众卿还有何事?无事退朝!”说完,大袖一挥,便自往后宫去了。 张让连忙小心翼翼的跟上,本来见得天子欲答应他了,忽然又改变主意,绕是张让侍候皇帝多年,也是心中暗自忐忑。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天子喜怒无常,不形无色,又是他一小小宦官可以暗自猜测的?想到此处,不由冷汗涔涔。 原来刘宏本来是想答应了的,不管刘备名声怎样,在刘宏眼睛里,不过也是蝼蚁一般的小人物,定不定罪,还不是随他高兴一句话的事情。只是今日朝堂有些诡异,何进何苗之妹方由贵人立为皇后,他兄弟二人便忍不住了?何进兄弟一介莽夫,结交些朝臣他不反对,可是,跟后宫内侍勾搭,他便不能容忍了。刘宏虽然昏庸,但能做皇帝的,哪能没有两下子?却也是明白自己前面几位皇帝不是栽在外戚手中,便是宦官手中。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张让等人在自己即位之初跟随自己诛灭外戚窦家,立下大功,自己也是特别优待他们。要权给权,要钱给钱,近些年虽然在自己故意放纵下有些过火,只是因为需要他等替自己平衡党人清流势力,自己却也是对他等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要再与何进兄弟搅在一起,自己身体自己清楚,将来只怕是尾大难掉之势,无人能治。这却不可不防。 而刘宏近年深处宫禁之中,却也多闻刘备之名,知道此人身世寒苦,又是个孝子,打拼许久才有这些许微名,前些日子才被涿郡太守举为孝廉,可谓位卑职低,怎么今日里这外戚宦官便有兴趣连手打压这等小人物?只怕内中有不可告人之密。既然如此,那便更不能如你们意了,刘宏便下了如此一道古怪的命令,你们不是弹劾刘备假冒宗室么?那我便让刘虞去彻查刘备的身份。到时。。。。。。 要说这刘宏,不愧是当皇帝的,在洛阳权力中心打滚了这些年,也是学了一肚子权谋之术。虽然并未全部猜中这起事件的内容。却也是让几方势力措手不及。原来唆使言官弹劾刘备的便是大太监封谞。那日刘备撞见叶公公与****义后,虽然****义换了地方,但叶公公只是如同惊弓之鸟,受不得风吹草动之惊吓。后来实在神经扛不住了,便禀报给封谞听。封常侍听了,也是担忧,觉得刘备待在洛阳城中,止不住哪天便要坏事儿。当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