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上任(第二更) (第1/2页)
楼桑村知道刘备出任涿县县令,不大的村庄整个都沸腾起来了。在楼桑村大摆流水宴席后,几位族老又带着刘备祭祖。忙活了二天后,刘备才有力气去涿县。 拜见过上司刘基后,又与陈县令见了一面。看起来,两人情况都不怎么好。数年前公孙瓒便说刘基身体不大好,现在刘基满脸病容,只怕是撑不了多久了。陈县令则是风烛残年,垂垂老矣。只等着刘备来了,他便回家抱孙子。在陈县令的全力配合下,接交工作很快。待处理的文书放在一边,已经处理完毕的放在一边。户籍人口资料查点完毕,又查点了官仓,再带着他在县衙中见过诸位下属,一天时间,全部搞定。 新官上任三把火,刘备也是自己替自己鼓劲。第一天去县衙,召集了涿县全部官员,一位县丞,二位县尉,书吏五人,不算外面的卫士,这便是他的全部下属了。刘备想发表下就职演讲,酝酿了半天,才干巴巴的说了几句尽忠职守之类的话。心里暗叹自己还是太嫩。 刘备唤过县丞,准备了解下涿县的基本情况。当然,自己既然是县令了,自己能管多少人,总归要了解下吧。结果县丞把户籍资料拿过来一看,刘备傻眼了。自己治下,不过才三十余万人。这还是涿郡郡治么?仔细看了看,没错,前五年的资料统计,户八万五千余,口三十三万四千余。刘备一声暗叹,原以为自己能管百万人呢,后世如果是一个市级县,百万人不是随随便便么。到后来刘备才了解整个幽州也不过是不到三百万人,那时他才知道,涿县靠近中原,已经算是幽州繁华的大城了。到边郡去看看,那人才叫少得可怜。 这个时候的大汉,总人口才不到六千万,人口超过五百万的大州才只有豫州,荆州,扬州,益州,冀州而已。过几年黄巾大起义,人口更是剧减。 不过,刘备已经没有心思去管这些了。看完了人口,又看财政收入。涿县财政收入不错,主要是建立在乱收乱派上面。大汉税制,田赋口赋力役,三种主要税收。盐铁国家专营。手工业者和商人收算缗钱。本来这田赋在西汉初期时是十五税一,三十税一。东汉初期也是这样。现在涿县是十税一。还有种种巧立名目,乱七八糟,刘备怎么想也想不到的税收名目。简单的翻了翻,刘备心里大怒,这样搞,大汉能不完蛋么? 其实,东汉自从顺帝去世后,朝堂便乱了,立一个皇帝,然后宦官与外戚大斗一番,然后又立一个皇帝,然后又是大斗一番。如此循环数回,朝政混乱,官员只顾着站队,哪里还有心思处理政事?地方官僚地主趁机大肆兼并土地,并县越郡。越演越剧,到得现在,皇帝越来越荒唐。农民也越来越活不下去,税收又重,官员又只顾捞钱。导致几年后,忍无可忍的农民揭竿而起,反了。 刘备强压怒气,回家后闭门思索了半天,把后世税收制度细细想来。河蟹社会已经取消了农业税,不过在大汉是不可能的。这个时代,还是以农业为主,不像河蟹社会,工商业发达。再想想,刘备却发现自己对历史是如此的不了解。那什么税制什么的,根本脑袋里就是一片空白。最后自己决定,重新在涿县量地,按地的多少,来决定田赋的多少。至于收人头税,和服力役,这个自己暂时还无能为力。他现在也不是一个愣头青了。如果说人免除人头税,只怕立马刘太守就会将他就地解职。重新丈量土地后,田多的多纳赋税,田少的少纳,没有田地的不纳。这样,再废除那些苛捐杂税,嘿嘿,这便是一个大政绩了罢?自己在涿县百姓心中,还不立马成为刘青天? 成没有成为刘青天,刘备是没有看到。只是税改计划递交给刘太守后,太守府上空的天倒是黑了。 刘基看着这厚厚一卷竹简,气得脸都红了。唉,刘基望着刘备,原来还想这年青人与公孙瓒关系好,将来能够相互扶持下。现在看来,他与自己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哪! 当然不是一路人,刘备穷苦出身,虽然也有点小田地,不过也是自耕自种罢了。像刘基,像公孙瓒,这等人家,哪家不是良田数千亩?你要重新丈量土地,让他们重新交田赋,刘基肯么?公孙瓒肯么? 刘基当下便怒了,只是自己与刘备关系算起来还比较尽,否则,只怕立马送客了。刘基心下还抱着幻想,想着能不能把刘备给拉拢过来,毕竟刘备才刚刚入官场么,那一套他还不懂,等到他赚够了,他也会这样做了,刘基这样自我安慰的想着。 结果,毫无疑问,两人谈崩了。归根结底,还是两人的观念,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刘基把自己当成统治阶层,那些百姓,在他看来,不过蝼蚁般的人物,压榨他们剥削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