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动乱前夕(三) (第2/2页)
当然,王芬也不是那么傻,他也知道,光自己一个人想做得这件大事,无论实力还是声望,都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开始拉人下水了。先是找到曹cao,曹cao现在名声也不小啊,有个做太尉的老爹,还是世袭的费亭侯,又经过桥玄,许邵等人吹捧,曹cao可谓是风头正劲,天下闻名啊。拉上曹cao,就是抱住了一条粗腿。不得不说,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曹cao什么脑袋,他能跟你王芬干这种傻事?在曹cao看来,王芬脑袋就是被狗熊拍过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当上冀州刺史的。当然,曹cao不会当着王芬这样说,曹cao义正言辞的拒绝了王芬这个计划。并劝告王芬,这废立之事,天下间最不吉祥最难成功的事情了。人家伊尹与霍光能成功,是他们权衡轻重,预测成败后才施行的。而且人家什么位置?一朝宰辅,朝堂执政,而且都忠心耿耿又与诸大臣的愿望一致这才成功。现在你想学他们,不觉得挺困难的吗?曹cao言下之意就是你现在要地位没地位,要同伙没同伙,还玩什么废立啊,赶紧住手吧,别玩火*了。 王芬可能是脑袋发热了,曹cao说得这么透的话,都没能打动他。他已经陷入了挽救大汉江山青史留名的狂热。曹cao拉拢不住,他又四处拉拢其他人,比如华歆啊之类的名士,结果,没有几个人听他的。 后来皇帝要动手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盛夏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赤虹,从东到西,横贯天际。有可能是流星,有可能是陨石。当然,也有可能是外星人的飞碟。但当时的人不懂,挺吃惊的。皇帝就问太史,这是什么呀?是不是又要出什么事了啊?
这观测天象的太史就说了,陛下,您不要去北方了,北方有阴谋。去了有人对您不利。 于是皇帝大惊,算了,不去了。又想着生气,谁呀?朕想回老家转一圈玩会,居然还让朕不得安生?便派人去查查,看看是谁跟他捣乱。结果,王芬闻得天子不来了,又闻天子派人来查。以为事情败露,王芬当下作贼心虚,心里瓦凉瓦凉的他弃官而去,亡命而逃。一路上,王芬娇生惯养,哪吃过风餐露宿的苦?一想不开,拨出配剑在平原抹脖子自杀了。 这事也就这么不了了之。大家都很惊叹太史的神奇。并大肆夸赞皇帝不愧是上天之子,有人对皇帝不利,上天居然也会降下警兆。皇帝被这班弄臣拍得龙颜大悦。 其实太史估计也没这么神,可能是瞎蒙的,也可能是谁走露了王芬的风声,当时太史实在是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把王芬给卖了,成就自己的名声。当然,这只是我瞎猜的。哈哈! 好了,马日磾成太尉了。这人,说来也是刘备的熟人。当时刘备在洛阳,聚会时也有说有笑。但刘备想娶马妍时,人家翻脸了。面都不露一下,直接对提亲的人说,不肯!毕竟还是看不上刘备这个破落户啊。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这不还没三十年河西河东呢,刘备就是一方诸侯了。现在马家人,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吧? 金秋八月,有人上表说北军这几年一直在外面打仗,死伤失踪的,加起来减员不少了。是不是要补充下啊?皇帝想了想,设新军吧,将来天下哪里有叛乱,自己心里也有个底儿。这新军就设在西园,由自己控制。于是设西园八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cao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这几人都由大太监,皇帝心腹中的心腹上军校尉蹇硕统领。一时间蹇硕风头无两,甚至压住了大将军何进。 这样一来,曾经与太监亲密合作的何进,隐隐有与阉宦对立的势头。京中正直的官员都大喜,心想你们去打生打死,去斗个你死我活吧。反正一边是宦官,一边是外戚,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只有刘备不屑一顾,何进?凭他想和庞大的宦官集团斗?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接下来,便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刘备关心的了。虽然朝中三公的位置又在乱换,但刘备也懒得去理,这只不过是皇帝敛财的手段而已,这些人,没有一个坐得长久的。到时董卓一入京,还不知道能活下来几个呢! PS:第一更,等会还有一更,请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