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何进之死(一) (第1/2页)
董卓在家乡飞扬跋扈惯了,走路差不多都可以横着走的人。按后世的说法就是混混一个,偏偏他还是混混头目。在当地几乎是一呼百应。 是以,张温以太尉统率三军征讨叛乱,虽然董卓傲慢无礼,目中无人,但张温仍然不敢动他毫分。当时张温与孙坚回师洛阳后,对董卓的态度心中那是一个火大。张温是太尉,孙坚也是自许英雄,被董卓无礼,心中自然不爽,于是两人便参了董卓一本,一二三四,列了一大堆罪名。正好他们出征无功而还,怨气与责任就都往董卓身上推吧。 灵帝当时看了奏本,觉得董卓这样不听话的人带兵不好。一军主帅的命令都不听,将来是不是皇帝也不用放在眼里了?于是想,还是让董卓来朝庭任职,好好监督他,改变他吧。 灵帝征董卓回京,担任少府,九卿之一。董卓接到诏书,觉得皇帝蔫儿坏,这少府是什么?虽然是九卿之一,但都干些什么啊?替皇帝当管家,掌管御衣,宝物,珍膳等。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私人总管,皇帝的私人玩意,财物等,就由少府管。大司农则掌管国家的财政。 可是,灵帝有这么多信任的太监了,还要他这个空架子少府做什么?董卓一琢磨,太划不来了,自己现在大军在手,放弃军权去当少府,我傻啊我?于是就给皇帝上了道表:“陛下啊,不是我董卓不听您的使唤啊!我手下的兵都是胡人羌族,这些人都用心险恶,难以管理。现在正拉着我的车子,让我给他们发赏赐呢,他们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以前的工资水平难以活命,闹着要让我加饷。我先留下来安抚好他们吧,不然怕有军变啊,有什么情况,我再向您汇报。” 就这样,朝庭也拿这个无赖没有办法。灵帝病重时还想起这茬,特意下旨进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军队交给皇甫嵩。这次董卓倒是没有拒绝并州牧的任命,不过,他又提条件了:“陛下您信任我,重用我,让我带兵十来年了,现在我在这支军队中,上上下下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也愿意为我效死,请陛下您允许我把这支军队带到并州去吧,好让我继续保卫帝国的边疆。” 当时皇甫嵩和董卓正打完王国,获胜班师,于路上接到这样的诏书,董卓不肯把军队交给皇甫嵩,皇甫嵩侄子皇甫郦就说了:“叔叔!,天下兵权,大多属于您与董卓之手,如今董卓与您结下仇怨,与您不合,他又拒绝天子诏书,不交出军队,这人心怀诡诈,必有异心,您身为一军之主,不如去讨伐董卓,对上能显示您的忠义,对您却可以除去一个祸患。” 皇甫嵩是个实在人,想了半天,算了,就算他有罪,也要禀报天子,否则我这擅自引军攻打大将,这不也和董卓一样了么?于是就上书灵帝,灵帝大怒,下诏把董卓骂了一顿,结果董卓若无其事,仍然不奉天子诏书,他是打定主意,一定要做个草头王了。果然不久,灵帝驾崩,董卓引军驻河内,静观其变。 接到何进的命令让他入京,董卓大喜,虽然他不知道京师现在什么样子了。但他知道,自己肯定可以去捞取足够的好处。当下哇呀呀怪叫几声,便命令大军即时出发,全速开往洛阳城。 群臣得知何进召董卓入京,没有一个不心里大骂何进愚蠢的。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都来相劝何进,让何进阻止董卓入京。何进死活不肯,郑泰大怒,挂冠而去,临走时还告诉荀攸:“兄弟我告诉你,快走吧,何进这人太傻了,不值得为他卖命,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赶紧另外找个明主吧!” 荀攸三十出头,还没有历练出来呢。当时疑惑的说道:“这不好吧,大将军提拔我们,现在朝政****,局势不明,我们就这样离他而去,这岂不是不忠的表现?再者,天子在洛阳,我们又能到哪里去找明主呢?” 郑泰说道:“何进提拔我们,但他软弱无能,又不听谏,待着有什么意思?左将军刘备,闻名于世,弘毅仁义,不若去投他!” 荀攸想了想,道:“幽州太远,此去千余里,也不知道何时能到。而且,我小叔也在皇宫之中,我可不想远离他,家中让我二人一起相互照料呢!算啦,我等还是好好辅佐天子与大将军吧,当前形式危急,我们更应该留下来奉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啊!老兄你也不要走了,留下来陪我一起可好?” 郑泰没办法,幽州路远,他也不想一个人上路。只好留在荀攸家里。荀攸说的小叔就是荀彧荀文若,自幼以才名,被称为王佐之才,后举孝廉,今年刚刚被任为守宫令,为皇帝掌管笔墨纸张等物。 这谎言说了一千遍,也会成真。何进见百官没有一个说董卓好的,知道事情也有点大条了,当下也有点急,于是派了僚属王匡与骑都尉鲍信回泰山老家募兵,又急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兵成皋,并州剌史领武猛都尉丁原屯兵河内,以待机变。部署完后,何进才稍稍安心。 董卓一边行军,一边派使者向朝*书,说:“中常侍张让赵忠等,利用孝灵皇帝宠爱信任,扰乱天下,民怨冲天。如今我就学习赵鞅,敲响钟鼓到洛阳来铲除张让等,以清君侧!谢天下!” 说得挺漂亮,何进看了,也挺高兴。又命袁绍侦察监视宦官动静,想想觉得还不保险,又让从事中郎王允出任河南尹,牢牢控制河南全境。 王允字子师,太原人。后来使美人计,弄死董卓的就是他。原来曾任豫州刺史,后来与张让等争斗,被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