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幽州事变(第一更) (第1/2页)
刘备曹cao自引兵回洛阳,诸侯接住,见得刘备神色不豫,曹cao更是垂头丧气。再细看刘曹军队,竟是两手空空无功而返。刘备军还算旗号整齐,曹cao军却是比起出发时人数要稀少,看来曹cao却是吃了大亏了。 袁绍袁术等心中暗爽,表面却是不说。迎了二人,至帐中饮酒解闷。酒过三巡,曹cao半醉半醒长叹道:“我等兴大义,除****,本欲同心进退,以示我等决心。奈何诸公迟疑不决,坐失良机,待得董卓势成,悔之晚矣!”众人停杯不语。 刘备又道:“此番兴义师,公为汉家天下,私为本初家仇,本初按兵不动,大失天下所望,备窃耻之!”袁绍无言以对。须臾,无趣而散。 刘备与曹cao别过,自回营帐。坐无片刻,营外喧哗声起,不多时,亲卫引了一人进来,细看之下,却是自家军士装束,一路风尘,背后系了个竹筒,见了刘备,拜伏于地,急道:“主公,幽州事急。。。。。。”话未说完,刘备脸色大变,抢前一步,慌忙摘下士兵背后竹筒,倒出来一看,是卷竹简,上书寥寥字:公孙瓒攻刘虞,势大难挡,速回!观字迹,却是卢植所书。 刘备大惊,心想完了,公孙瓒还是翻脸了,自己广阳只有新兵万余,战将加上卢植田豫,也没有几个。他们还要保护蓟城,只怕是分不出多少兵力救刘虞了。刘虞刚刚站稳脚跟,哪里能和如狼似虎的公孙瓒相抗?当下便问那幽州士兵情况究竟如何? 那军士说了半天,刘备才明白个大概。公孙瓒与刘虞矛盾起因还是因为民族政策的分歧。公孙瓒乃是战将,尸骨累累中爬出来的。早与外族结下生死之仇,自然是要力主死战,更何况战争不断,他公孙就军功不断,还能执掌大军,何乐而不为? 而刘虞却是以怀柔为主,认为只要以恩义仁德感化那些外族,他等自然不会叛乱,战争也就自然可以完全避免。刘虞是个反战的和平主义者,在他想来,即不用打仗死人,又可以替朝庭节省军饷,还可以完美的解决民族问题,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这样一来,两人政见不同,自然是有了矛盾,而公孙瓒屡平张举张纯叛乱不定,刘虞一到,便派使者说反乌桓人斩了二张,又上书朝庭削减公孙瓒所统军队,只余万人。公孙瓒更是恨刘虞入骨。 自后两人便一直不和,甚至矛盾已经摆到明面上了。刘虞召幽州各官议事,公孙瓒屡次称病不来。刘虞选任各地官员,公孙瓒却是自行驱逐刘虞所任代郡太守,任自己麾下亲信为代郡太守,这时,矛盾已经白热化了。刘虞得知公孙瓒公然抗命,勃然大怒,在府中大骂公孙瓒无法无天,誓必除之。 当然,刘虞也只是这么一说,发泄发泄而已。毕竟要除公孙瓒,他还没这个实力,最起码也要等到刘备回来再说。可是偏偏幽州从事公孙纪听到了刘虞的气话,他与公孙瓒同族,当下便一溜烟的跑去告密了。公孙瓒得讯大怒,心想好你个老匹夫,我还没找你算帐呢你居然还想杀我?不行,自己得先下手为强,自己的老同学刘备如今出征在外,刘虞手下又没有什么人,趁此机会干了刘虞,就算刘备回来了,他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公孙瓒性烈似火,下了决心就要去做的人。当下厚赏了公孙纪,让他再回刘虞处探听虚实,而自己却悄然调动兵马,准备开始对刘虞下手了。 公孙瓒准备妥当,当下便召集众将议事,麾下诸将至后,公孙瓒便扔出了一个大炸弹,说忍了刘虞很久了,现在决定把他干掉。此言一出,众将哗然。不过,公孙瓒久在军中,威信卓著,向来是说一不二,倒也无人反对。在众将想来,反正是打仗,那就打吧,只要打完了,有赏赐就行了。 内中却有一员牙将抱拳而出,拜道:“将军,州牧大人向来仁义远播,百姓信服,却不知何事恶了将军,使将军欲引军相攻?末将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刘大人乃我等上官,以下攻上是为叛逆,此其一也;无罪而攻,非义师,此二也;大军混战,百姓惊惧,就算我等战胜,也是民心失散,此其三也。。。。。。” 此员小将正欲滔滔不绝,继续再讲道理,忽闻公孙瓒一声暴喝:“够了!”抬头看时,只见公孙瓒面色涨红,额头青筋突突跳动,却是被气的。 公孙瓒见得那员牙将三十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