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 平城(三) (第2/2页)
叹服不已。只可惜,如今天下动荡,臣民不安,其他忠志之士自顾不及,哪有余力相助曹cao一辈之力?有能力的,却又抱臂冷笑,坐山观虎斗,比如那袁绍袁本初,累世公卿,世代缨簪,不思如何报效大汉,却借着偌大名头,争权夺利,把青冀二州纳为自己私人地盘,驱逐汉家任命之官吏,俨然私家之王国。最可恨便是那袁术袁公路,坐拥南阳,汝南,司隶还不够,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待曹cao西入长安后,居然派兵夺了函谷关。函谷以西新安,黾池等城,被袁术也一一派重兵占据,除了袁术麾下兵马,其余商旅一概不许通行。如此一来,曹cao若想迎天子回洛阳,若无袁术首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曹cao自去长安,关山阻隔之下,竟是与中原断了消息,从此音信全无。 在这种情况下,王横一度死心绝望,他很是怀疑,曹cao与天子这枝孤军,在后援断绝的情况下,到底能撑多久?天子与百官不理朝政多年,此时大汉各地已经各自为政,王横也不知道该去问谁,他很茫然,唯一能够坚持的是,他,王横,是大汉的臣子,大汉帝国任命的并州平城县令。最起码,在天子无有噩耗传来的情况下,在如今天下诸侯还打着大汉的旗号下,他还能够暂时安心的好生治理平城,安抚一方百姓。 刘备来了,王横心中隐约知道不好。他不是傻子,对刘备大义凛然的借口,他很是怀疑。但刘备的形象,在王横心中,最起码要比起袁氏兄弟要好得多。王横不开城迎刘备进来,是因为他身负守土之责,他也知道,现在拖了许久,也是该做出决定的时候了,否则,惹得刘备一怒,遭殃的,他个人生死无所谓,但他可不愿意城中百姓受到损失。虽然刘备仁慈爱民的声名在外,可是大军攻城,刀箭无眼,这是谁也控制不了的。
“大人,府外赵,李,陈家带了一大批人,在外面长跪请愿,恳请大人与刘将军议和,请大人示下!”县尉的禀告,打断了王横的思考。 王横目光一凝,而后双目一闭,心中却是想,罢了,便迎刘备进来吧,毕竟,刘备还是讲信誉的,大军围城许久,却一直引而不发便是明证。再者,并州东接冀州,南邻司隶,冀州的是袁绍,司隶的是袁术,迟早这两兄弟会腾出手来对付并州的,与其便宜了袁家兄弟,还不如便宜了刘备,好歹,刘备是先帝亲自许可的大汉皇族,真正的天家嫡裔。 其实,王横心中,还有一个隐隐约约的念头,也许连他也不是很清楚。就是他潜意识中,还是相信刘备会真的南下司隶,进长安救天子的。 王横长叹一声,道:“罢!罢!罢!你去告诉县府外诸人,便言本官不日将与蓟侯议和,请他等自行散去,不得再扰乱民间秩序!” 县尉脸上喜色一闪而退,躬身道:“大人英明,下官告退!”而后,匆匆退出,安抚诸士绅去了。 城中诸百姓,闻大人欲与刘使君议和,无不欢声雷动,众人皆是四下奔走相告,恨不得把这消息告诉自己认识的所有人。 王横官声向来很好,在平城深得百姓爱戴,城外刘备,也是久享大名之人,他们若是真打起来,百姓心中,估计也是为难得紧。如今好了,县令大人既然下定决心议和,这笼罩在平城上空多日的战争阴云,便一散而近。百姓脸上的阴霾也全然消失不见。 次日,王横派人出城,面见刘备,言明议和之事。刘备近来也不急了,正与诸人讨论辽东诸事,闻得平城使者至,刘备大喜,心想王横啊王横,你还是低头了吧?便忙命人引入帐中。 来人拜见过刘备后,奉上书简一卷,待刘备亲卫接过后,也不多言,垂手低头,立下阶下。 刘备拆开细线,展开一看,笑了,这王横,还真有意思。他看过之后,把竹简往左手田丰一递,而后笑着对阶下平城使者道:“尔可回去报王横,他之条件,吾一一准了,请他于明日午时,出城订约!” 田丰展开竹简一看,原来王横在里面要求了几点:一,他王横是请大汉皇族刘备代管平城,而不是投降;二,刘备入城后,不得扰民伤民;三,刘备要发誓,待并州平定后,一定要率兵入长安,迎救天子;四,天子若无恙,则请刘备退出平城,安守本份。 田丰淡然一笑,卷起竹简,心中却想,这王横,却也挺可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