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美 第八十二章 见风驶舵的参战国 (第2/2页)
后日本东进印度洋威逼德国的非洲殖民地,但这种理论上的可能一经提出便被日本海军部强烈的驳回了――他们自大战结束以来就一直师从德国海军,且不说两国海军之间地密切关系,以德美两国海军的战斗力而言,日本海军的将领们宁可与美国人作战,也不愿意冒险与强大的德国打仗,还要扣上一顶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屎盆子。 经过一个上午的讨论之后。这个房间里的人暂时分为两群,海军部和内阁中的强硬派支持对美宣战并且派兵东进,陆军部和内阁中地保守派则认为日本应该先看看情况再说。作为日本目前的实际统治者,裕仁亲王一直绷着脸没有发表意见。 眼看会议就要无果而终的时候,纽约遭受空袭并且损失惨重的消息通过日本谍报人员从美国传来,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先是巴尔的摩,现在又是纽约,短短几个小时之内,美国最为重要的两座工业城市遭受重大打击!先生们,这样的局势再明显不过了。在行情非常看好的情况下。我们该下注了!我认为,既然德国人胜利地希望大增,我们就该及时对美宣战。以免日后引来德国政府对我们地不满!” 海军大臣村上恪一站起来大声说到,就在这个上午,德国大使已经两次转达了柏林的意思,德国政府希望日本政府尽快履行同盟国的义务,并尽可能久地拖住驻扎在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 坐在摄政王旁边的伏见宫博宫亲王微微点头,在南美战场上与德国海军并肩作战的经历使得他更为坚定的支持日德友好。此外,他的父亲伏见宫贞爱算是日本帝国海军的元老之一,而他也是海军现役将领中影响力最大的皇族人物,在他点头之后,整个海军的意见不言而喻。 陆军大臣宇怛一成却不这么想。他和内阁多数成员的意见,总结起来就是五个字:坐山观虎斗!当前国际上最强地四个国家当属德、美、日、俄,如果刨去虚有其表的俄国不算,那么日本最大的潜在对手就是德国和美国了,只要这两个国家在这场战争中两败俱伤,那么日本无疑是坐收渔翁之利。
“既然德国人有取胜的把握,我们似乎就没有必要参和进去了,等着听德国胜利的好消息不是很好吗?” 宇怛的一席话得到了内阁首相清浦奎吾、大藏大臣胜田主计等人的支持,对于这些文官们来说。不打仗既意味着不用支持大笔军费,甚至还可以通过倒卖军火从中大捞一笔,当然了,对美出售军火必须是慎之又慎的,至少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敢于得罪德国人,就算是一向自大的日本人也不例外。 “德国人在美洲练兵,我们强大地舰队却要在港湾里生锈,诸位是存心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吗?”村上毫不客气的驳斥保守派的意见。 宇怛也不让步,“派出观察员到美洲去,总结德美战争的经验来提高我**队的作战能力,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观察哪里比得上亲自参战?” “参战就要付出伤亡的代价,何况政府今年的财政状况才稍微有些恢复,追加战争支出是难以承受的!” “我们会被指责为没有信义的人!” “够了!”一直沉默不语的裕仁终于拍案而起,23岁青年的脸上有种超越年龄的霸气,那凌厉的眼神即便是久经战阵者也要被迫退让。一时间,会议室里静的可怕,人们耳边又只有那可恶的知了声。 “尚未参战,自己内部就闹得不可开交,传出去岂不落人笑柄?”裕仁亲王冷冷的看着刚刚还在激烈争吵的两派,这种情况在日本内阁或是军部的会议上倒也不稀奇,陆军长州派和海军萨摩派之间的争斗由来已久,双方似乎已经成了永远无法化解的冤家,一见面就吵个不停,就算自己的意见不能得到认可,也绝对不会让对方得逞,所以双方很少会有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 停顿了好一会儿,裕仁才转了一副较为平和的语气: “上午的时候,我收到了德国特使送来的一封信,德皇的亲笔信!” 这时,会议室里不分派别的都很想知道裕仁接下来会说些什么。 花了几秒钟的时间吊吊大家的胃口,摄政王用他那还略有些青涩的声音说道: “德皇告诉我,这场战争德国已经准备了将近10年的时间,而众所周知,胜利女神总是亲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是旁观胜利,还是亲自品味胜利,他诚恳的希望我们能够好好考虑!” 在摄政王那冰冷的目光下,众人想讨论但是没敢发出声音,很难相信一个年轻人能在如此场合震慑住诸多政府大员和军队将领们。可以说自从明治时代以来的造神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现人神”在日本人心目中已经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神。 “因此我决定,大日本帝国从即日起与美利坚合众国进入战争状态!” 裕仁的话令萨摩派的将领们很是欢欣鼓舞,接下来,他又对保守派的将领和大臣们说: “鉴于帝国目前暂时性的财政困难,皇室将拨出1000万日元作为战争追加军费,政府无需再增拨额外的费用,只要负担军粮和安排军工生产!松井庆君,请转告美国国务卿,我们将在一周之后接管菲律宾与夏威夷,如果他们想放弃本土防御在太平洋与我们一战的话,那他们的太平洋舰队就尽管留在那里!” “嗨伊!”外务大臣松井庆四郎起身恭敬的接受了这个指示。 “诸位,既然战争已经开始,就各自尽最大努力为帝国作出贡献吧!”“现人神”开始发布自己的号召令。 “嗨伊!”众人齐齐站起来毕恭毕敬的回答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