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日 第三十七章 长城热血 (第2/2页)
也爬了上来。和小兵一样抱着手榴弹或是炸药包的中国士兵还有好几个。德国援助地第一批步枪、机枪、大炮还有反坦克炮早已运抵中国,但它们却被优先配备给了南京政府的嫡系军队,像东北军这种“杂牌军”是根本轮不上的。因此当日本坦克的身影出现在缺口那片缓坡的最顶上时,可悲而可敬的中国士兵们只能用血rou之躯和它们搏斗。小兵最后的记忆,是在日本坦克从自己身上开过时拉动手榴弹的拉索。那时他身上至少有十几个机枪子弹留下地血窟窿。 轰然一声巨响,那辆日本坦克耷拉着炮管蔫在原地,插在炮塔上的膏药旗不知什么时候被弹片撕去一角,壮士的鲜血没有白流,然而更多的坦克却从旁边隆隆的驶过。 “打回东北去!”这是小兵脑海里的最后一丝记忆。 仅仅两天之后,伤亡过半的中国守军奉命撤退,山海关沦陷。 山海关的迅速失陷很快在中国掀起了又一次抗日声潮,在全国人民以及各党派爱国人士的一致要求下。南京政府随后任命张学良为长城沿线守军总指挥,意图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 与此同时,在山海关“轻松”获胜的日军稍作调整之后开始全面进犯中**队守卫地长城防线,并大举入侵热河。在重炮、飞机以及机械化部队地掩护下,日军进展迅速,距离“三月灭亡中国”的目标似乎也越来越近了。 日本,东京。 “贵国必须停止对中国的侵略行动!立即!马上!现在!” 由德皇和德国政府委派地全权谈判代表冯.兰格尔男爵是个颇有风度的绅士,多年的外交生涯养成了其处事不惊的性格,在国际上也算是小有名气,但是这个时候。他一连用了好几个第一时间的副词。可见这个要求是何其迫切的。 与兰格尔男爵面对面的,是兼任外交大臣的日本撒首相田中义一,支持和鼓动侵华战争的死硬份子。也是极其狡猾的政客和外交官,他摊开双手,一副不解其意地样子。
“噢,尊敬的男爵阁下,在下必须再次重申,这不是侵略,而是东亚人民的内部事务!我们只是在替我们的盟友、中国的满洲皇室索回从前的土地!” 兰格尔男爵虽然已经年近五旬,但魁梧的身材仍显得气势十足,他摇摇头,“尊敬的首相阁下。众所周知满洲皇室早已同清朝一道退出历史的舞台了,中国人民既然已经选择了民主地政府和制度,贵国又何必干涉呢?” “不不不,君主制度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我们日本和你们德国不都在君主制度下发展得很好吗?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哪种制度会比这种流传数千年的君主制度更加优秀!”田中说的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投换了格兰特所说“退出历史舞台”的概念,中国君主制是否存在并不等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君主制也要共存或者共亡。 “我们的谈判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否则……”兰格尔男爵只好又一次搬出两国正在进行的谈判,虽然这个谈判一个多月之前就得出了双方认可的结论。但在细节问题上有意纠缠却让谈判拖延至今。 这句话果然令田中非常不悦,若不是德国掌握着对日本威胁巨大的三处据点,日本才不会这样好耐心的与德国谈判代表周旋,更令日本政府和军部难以接受的,是德国远程轰炸机的频频“迷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军方甚至主动提出由日本飞机无偿为那些在海参威、库页岛与青岛之间的飞行的德国战机引航,德国政府最初也接受了这个提议,然而双方飞机之间飞行的高度差异使得这种引航根本无法继续。日方提议德国轰炸机飞行时降低高度,但德**方表示在1万米高空飞行是制度规定,不能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而改变,因而在进入12月之后,德国轰炸机仍旧时不时出现在日本列岛上空。 “尊敬的男爵阁下,那里的战事只是一场东亚邻邦之间的小纠纷,根本不足以影响到东京的空气,不是吗?”田中笑着说到,那种一种皮笑rou不笑的表情令人厌恶。 “作为一个有正义感、文明的、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德国不能坐视一个国家主权受到粗暴的侵犯!贵国和中国都是德国的友好国家,因此我们更加不愿意看到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在你们之间产生!”兰格尔男爵末了海补充到,“根据1907年海牙第3公约,不宣而战是非法的!” “不不不,尊敬的男爵阁下!”田中飞快的摇摇右手,“这不是战争,只是中国的满洲政府与国民政府之间的内部冲突,而大日本帝国只是站在盟友的立场帮满洲政府一个忙而已!” 兰格尔睁大眼睛看着这个满嘴瞎话的家伙,“满洲政府?首相阁下,据在下所知满洲政府已经在1911年瓦解了!难道不是吗?” “这个嘛……”田中脸上透着一种狡猾的笑容,“满洲政府实际上一直都存在,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没有执政而已!事实上,溥仪皇帝已经在我们的帮助下在满洲准备复国了!” “首相阁下!”兰格尔男爵轻叹了一口气,“请恕在下直言,东北三省主权属于中国政府,贵国使用武力在中国东北帮助满洲皇室‘复国’是非法的,即便满洲国真的‘死而复生’,那也是因为日本军队的存在而不是出自民族自决的运动!如果这一切真的不幸发生的话,德国将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力!” 田中愣住了,对方的这句话可大可小,可以是一种单纯的外交辞令,也可以是德国不排除使用武力惩治“非法行动”的警告,就目前的局势而言,这位德国男爵的意思令他难以捉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