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时不我待 (第2/2页)
一眼,示意他先将这句话翻译给众人。 一字不差的转达之后,坦克手们的神情果然振奋了不少。 “我知道大家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坦克技术,但是,学习总是循序渐进的,着急并不代表高效率!” 翻译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杨因地制宜地改成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想要驾驭好它们!”埃米尔拍拍102号坦克那热的可以煎鸡蛋的车体钢板,“就必须把它们当作有生命的伙伴,当作你们的战马!” “细致了解它们的习性,记牢怎样才能让它们往前、向后,怎样往左、往右,还有加速、减速和射击!只有熟练而灵活的掌握它们,它们才会在战场上发挥最大的威力!” “今天这样地队列训练在你们看来或许很无趣、很无用,但是你们可以想一想。当你们拿着步枪躲在战壕里的时候,看到前方冲过来这么一群排列整齐的钢铁战车,那气势有多么的恢弘,你们会不会感到害怕,你们会不会不知所措,你们会不会掉头逃跑?” “当然,队列训练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对方感到恐惧,作为一个团队,你们在战场上需要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坦克虽然强大。但一辆坦克的威力根本无法和一个作战集群相比。 这是我们德国装甲部队通过多年实战总结出来的经验,你们也许一时间还理解不了,但是既然我们真心诚意的站在这里。就必须相互信任!” “好了,接下来大家进行分组训练,每个连为一组,训练内容仍是队列行进,明天上午我们再进行全营合练!你们不必担心燃料问题,只有大量合更大量的训练才能让你们掌握好这些坦克,明白吗?” 果然,憨厚地中方坦克手大都并不是很理解这位德国教官地意思,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将这番话语存进了自己的大脑好慢慢消化,在埃米尔i1话完毕之后。他们中气十足地回应到:
“明白!” 当熟悉的声音重新回荡在训练场上时,埃米尔依旧绷着脸,杨还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样子。时间一刻不停的流逝着,埃米尔在训练场上的喊叫有增无减,杨也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在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的教官与翻译的见证下,对日战争时期中国最精锐的部队正逐渐成形。 中国,沈阳。 在这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就算是冬天里无比寒冷的中国东北也未能逃脱那烈日地能量。炽热的阳光让那些敢于暴露在户外的人一个个大汗淋漓,大街上行人寥寥,偶尔一队身背步枪的日本巡逻兵也是焉焉的,他们军帽上那两块猪耳朵似的防晒防蚊布条无力的垂展着。 突然间,尖锐的防空警报声刺破了人们心中仅有的一份平静,处于半死状态地城市突然“活”了,人们再也顾不上烈日曝晒纷纷弃家而出涌上街道,不过不要以为他们是来迎接即将光临的中德联军轰炸机群,这些以中国人居多夹杂着部分日侨和朝鲜人的人群只是想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城市里最安全的地方――防空所去,毕竟就连蒋先生也没办法拍着胸脯说中国炸弹不炸中国人,尽管联军机群的目标是日军在沈阳的兵工厂、矿场、炼铁厂等军事目标,但炸弹落到市区也是常有的事情。 171架德国轰炸机,66架中国轰炸机,庞大的机群几乎遮天蔽日,但凡是中国人看到这情景内心底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虽然这样的话题在日占区是被禁止谈论的,可几乎人人都知道,自己的军队就要打回来了。 铁面无情的炸雨点般砸下,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最大的军事、工业基地在一阵紧过一阵的爆炸中颤抖着,从这里出产的便是数十万关东军赖以生存的军事物资,也是他们继续顽抗下去的资本,对此心知肚明的日本人疯狂的向空中射出高射炮弹,无数礼花在骄阳万里的天空中绽放然而,这丝毫不能阻止联军战略轰炸的脚步。 不仅仅是沈阳,在中**队开始反击之前,位于东三省的许多工业重镇、军事要地都遭到中德联军航空部队的猛烈轰炸,南京政府的上位者也频频通过广播号召东北人民配合政府军赶走日本侵略者,敌占区的人民应尽一切可能向自己的军队报告日军部署、调动之类的军事情报,或是通过各种方式抗拒日本侵略者的统治,如果以上都无法做到,那么至少要在己方空军轰炸的时候给予默默的支持。 在东三省人民的“默默支持”下,中德联军整个八月共出动飞机一万多架次,向关东军占领区投下了近4万吨炸弹,炸死炸伤日军数千人,炸毁大量日军工厂、兵营和铁路线,但是与此同时,因为误炸和无法避免的原因受伤和死亡的中国平民也有数百人之多。根据设立在南京的中德联合参谋部规划,在即将到来的9月里,联军的轰炸强度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好为中**队的地面进攻铺平道路。 即将到来的9月对于德国和德国皇室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德意志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将和近邻荷兰王国的公主、荷兰的王位继承人正式完婚,这场原定于7月中旬的婚礼虽然因为荷兰方面的原因推迟了两个月,但这丝毫没有让德荷两国万千国民感到沮丧,虽然暂时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德国和荷兰会在政治和领土上进行某种形势的合并,但绝大多数德国人和荷兰人都认为这绝对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情,而且早在正式婚礼举行之前,德、荷两国政府就原荷属东印度问题达成一致,德国将在年内结束对该地区的“代管”并陆续撤出驻守该区域的海、陆、空军队,而荷兰军队也将重新担负起对这片殖民地的守护职责,并与驻守东南亚的德**队一道维持整个东南亚的秩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