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疯狂的竞拍 (第1/1页)
这样的大雾弥漫了三天,如果不是黄帝的臣子风后通过北斗七星的启发制作指南车,那么黄帝很可能就会全军覆没在蚩尤的迷雾中。黄帝军队借此冲出大雾的包围,摆脱了蚩尤的追杀。 在冲出蚩尤的迷雾后,黄帝喘息未定,急忙升帐,发号施令:追风使者速往凶犁土丘召应龙,逐电使者速往中央大庭召天女魃;十八神行太保奉圣旨分投三界,命天上、人间、幽明的各路诸侯迅速增援。 力牧率五千将士昼夜巡逻,布岗放哨,谨防偷营劫寨;风后令一万兵卒深掘壕堑,高筑壁垒,固守等待援军。他先后让应龙和自己的女儿天女魃迎战蚩尤,取得暂时性的胜利。可是蚩尤一日不除,黄帝心里边总是忐忑不安。 这时,天上下来一位人面燕形的女子,她自称九天玄女,要传授给黄帝兵法战术。黄帝虚心求学,将玄女神奇奥妙的兵法一一记在心里。玄女告诉黄帝:“蚩尤神力变幻,不是普通兵器能降伏的。 你要战胜蚩尤,光考兵法还不够,神剑和神鼓。神剑用来杀敌,神鼓用来振奋士气。这些宝贝就不是我能给你的了!”说完后就翩然升天,无影无踪。 黄帝于是四处求宝剑,不久得到了一柄以昆吾山赤铜铸造的青锋宝剑。。 黄帝以玄女兵法cao练军队,摆下十面埋伏之阵。 雷神三通鼓罢,三苗之民面无人色,六通鼓罢,魑魅魍魉魂飞破散;九通结束,蚩尤兄弟手颤足麻,无法跳跃飞腾。黄帝的将士们在鼓声的激励下士气大振,蜂拥而上,争先杀敌;黄帝把昆吾剑使得车轮儿似飞旋,青色剑锋喷射出赤色光焰,削落蚩尤兄弟的铁额铜头,轻巧的如同切菜砍瓜;应龙展开一对金色翅膀翱翔空中,张牙舞爪,嘎嘎怪叫。 投下的快速移动的庞大阴影里,堆满了魑魅魍魉、三苗之民破碎尸首。蚩尤全军覆没,他孤身浴血奋战,最后终于被生擒,被黄帝当即斩首。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是显著的。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只有富国强兵,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 ”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 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但他从小就聪慧可爱,擅长书画,记忆力很强。长大后从低级军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 后来,诸葛瞻官至卫将军,一度执掌蜀国朝政。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拒绝魏军诱降,战死在绵竹。当时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同样战死沙场;诸葛瞻殉国之时,他的次子诸葛京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
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令,并治理得很好。想当年,他的祖父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县,都未能如愿。没想到历史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成为这里的县令。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早年投效东吴,深得孙权的器重。后来官至大将军等最高军职。他的长子诸葛恪更是青出于蓝,在吴国权倾朝野,后来死于一场政变,东吴的诸葛家族被满门抄斩。 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很早就追随曹cao,在魏国担任一流高官。后遭司马家族的打击,其家族也被全部杀光。如此一来,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东琅琊一带的族人之外,史书上有记载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和诸葛诞之子诸葛靓,诸葛京在担任眉县县令之后,继续升迁,最后官至江州刺史……从此,史书上就不再有诸葛京后人的记载。 当前,在山东临沂和浙江兰溪各有一批姓诸葛的人士,他们都有各自的家谱记载着与诸葛亮的渊源关系。在浙江,诸葛后人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据说,他们都发源于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 从明代起,兰溪一带的诸葛族人主要以经营中医药业为主。据说这是秉承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一祖训。后来,他们在此行业中逐渐发展壮大。清代中后期,诸葛族人把他们的中医药店开到了浙江各地,乃至于全国各大城市,形成“兰溪药帮”这一商业帮派,盛极一时。同时也造就了诸葛村今天众多华丽精巧的民居建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