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经筵 (第2/2页)
使用,致使漕运一时紧张起来。那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疏通河道形成合流就是一个当务之急了。 就在这时朝中出现了分歧,任凭谁都知道河道一旦在境内形成,那么商贾如流而来就是必然的了。可是宁朝河道太过众多,如何分流实在困难的很,一旦处理不当就会致使河讯的混乱。眼看十余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一直未曾解决,如今国主借此来考究无非是寻求一个解决之法,一时间众人都眼看三位王子,且看他们如何作答。 三人都有些面露难色,这也是正常的事情,毕竟这可是困扰宁朝多年的话题。众人等待了一炷香之后,三王子李渥率先开口了:“父王,儿臣以为应该在云京和海州之间疏通出一条大运河来。这样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些难题,固然是困难重重,却也能一举打破眼下的困局。” 一语惊起万重浪,人群中又是一阵哗然。这个办法也不是没有人想起,但是却很少有人敢于提出来,因为一旦如此做需要发动大规模的民夫,同时还要用去国库的不少银钱。不过效果显然是可以预见的,但是提出这个办法的人肯定会落下一个劳民伤财的罪名。 李戡点点头也没有说话,却是将目光转向一旁的五王子李浔。李浔脸上仍有难色,他也知道此时不能一言不出,当下高声道:“儿臣以为,三王兄此计耗时太过长久,而且劳民伤财在所难免。儿臣的计策是在原有的河道基础上进行河道的整合,形成一条统一规格的大河道,狭窄处进行疏通。然后按照河道的规模,划分出一个统一的规格,让全国的船厂按照这种规格来建造船只,这样就不会出现漕运混乱的局面。”
人群中不少人对于此点颇为赞成,但是这个办法也有一个很大的弊处,必然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要知道宁朝境内不仅商船众多,而且规格也是不尽相同,若照李浔这个办法,那么无疑意味着许多商船要借此报废,转而建造统一规格的商船,因而许多大商贾必然会反对这种办法。 李戡仍是一如既往的点点头,转而看向最小的李澈,李澈似乎也有了一个办法,但是看他的脸色也知道有些为难,当下高声道:“父王,儿臣的办法和两位王兄不同,如今我朝的商船众多,想要形成统一的规格无疑是千难万难。儿臣的办法是将我朝境内的河道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河道宽度进行统一区分,让不同规模的商船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河道。我朝的漕运衙门可以借此多出设卡进行统一管理,对于违规行驶的商船征收重税,这样应当能够起到不小的作用。” 相对于前面的两个见解,这个办法似乎合理许多,但是还是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征收重税这一项。这个办法固然可以让朝廷省掉不少开支,但是还要面对增多官员这一件事。而且征收重税必然要面对许多反对,宁朝的商业运作都是依靠河运,那么许多商船想要到达目的地必然要费上许多周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是抑制了宁朝商业的发展。 眼下三位王子已经陈述完毕,剩下的就是几位评判的意见了。李戡对于三位王子的表现还是十分满意,虽然三人的看法各有利弊,但是显然这三人平日里还是十分用功的,要不然也很难说出这些见解来。众多大臣们一时也争执起来,齐公公不得不走出大声示意不得喧哗。 四名评判商议了一番之后,终于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意见,由司马允请示国主之后,高声宣读出来,却是没有完全站向任何一边。看话语中的意思,五王子李浔的见解无疑是占据了上风,九王子李澈的观点也得到了认同,至于李渥的看法却是落在了下乘。 随着结果的出炉,三位王子的脸色也是各不相同。李渥明显的面露沮丧,但是更多的是有些不满。五王子李浔仍是一副淡然的表情,但是眼神里明显有些振奋,先拔头筹可是一个好现象。至于李澈则是有些悠然自得,似乎得到认同也是一件让他感到宽心的事情。 众多的大臣仍是有些意犹未尽的在讨论,当然评判们不会任由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却是高声宣布了第二道考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宁朝各处的战事。一听到这句话,李澈的眼神明显为之一振,早在此前他便料到会有这一出,因而早已有了准备,眼下可是正投了他的想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