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二二_一四六节 记账式国债和人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四六节 记账式国债和人心 (第2/2页)



    国务院’里贴出来布告,官府向百姓出售‘国债’,利息,嘿嘿!”

    庞宁没想到董学普会搞出国债这玩意出来,看来政府缺钱缺得难受了。但这国债是新鲜玩意,不知道南海国百姓能不能接受。庞宁眨了眨眼睛,问道,“林二掌柜,我在府城待得时间少,这种细节也不太过问。不过这事倒是稀奇,买的人多么?”

    那掌柜的却是个走惯江湖的人,随便一个动作都是妙趣横生,把人逗得开心。老掌柜把胡子一吹眼睛一瞪,转过去侧身气不过地说道,“怎么没人买呢?没人买我买啊!北王在布告里说了,这是为南海国做贡献。赚钱还能做贡献…嘿,怎么不买?要不是我们商号本钱紧,我老头子第一个去买。”

    庞宁见他说得对南海国满腔热情,碍于身份不好驳他,只有肯定地点了点头。赵如笑道,“林老头,师父没让你买,你就别吹了,直接说,这国债买的人多不多?”

    林家掌柜的拍了拍脑袋,大声说道,

    “瞧我激动的,殿下恕罪,嘿嘿,殿下恕罪!”庞宁看他样子就知道是来套近乎的,这些海商的把戏庞宁也习惯了,笑了笑让他继续说。

    那林掌柜想了想,说道,“说起来啊,这买的人可真不少,据说第一期三万两在附近州县三天就卖完了,所以这次第二次开卖是万人空巷啊,好像银子藏在家里都不放心似的,抢着买国债。”

    林掌柜吧唧吧唧地砸了砸嘴巴,摇头说道,“你说南海国这一两年,百姓可真是富起来了,想当初我年轻时候来府城,那叫一个穷,码头上地力棒没几个穿身完整衣服地…真是不能比,这要是不亲眼看到谁信呢?我和我隔壁张相公说琼州府富了,他怎么也不肯信,回去就和耕地的说我是神经病…下你们这几个王太仁德贤明了!”

    三天筹集三万两,这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赵如瘪着嘴点了点头,说道,“师父,这稀奇事我没见过,我要瞧瞧去!”

    庞宁点了点头,说道,“走,看看去,看看我们董头领是怎么把跟人借钱这事,做得让大家这么踊跃的。”

    众人骑了马,直接往府城广场走。如今府城码头往西边扩建了不少,已经接近了后市海口市的地方,和府城城墙是不连着地。两边沿着水泥路新开了不少酒家客店,但这会似乎没几个客人,招呼客人的小儿在门口有气没力地喊着,眼睛却往城里张望。

    赵如看到一个布告栏上贴满了国债的布告,过去看了看。撕了一张下来,赵如拿给庞宁看,笑道,“这个国债有面值地,十两一张。”

    布告是用雕版印刷的,上面用大大的字介绍着这次国债发行的各个事项。主要是介绍国债到期后取回本金地cao作,好让购买者放心。每张布告上都盖着国务院的“国务院布告专用章”,似乎是直接印在雕版上的。

    国债本身的说明倒是写得很简单:国债是登记式的,期满后购买者本人凭荣民证领回银子和利息。不过为了防止荣民证临时丢了来不及补办的,也给购买者发国债凭证,凭证发放时候一式两份,都按了购买者拇指指引,购买者拿一份政府留一份。不带荣民证,到时候现场凭指印也可以取。

    庞宁看了一乐,笑道,“规矩够多地,够谨慎,果然是董学普的作风。”

    再往前走,进了城,人就越来越多了。

    一行人还没进广场,马路上已经是接踵摩肩,熙熙攘攘地人们从大街小巷汇到了城市中央,揣着不舍得花没地方存的银子朝广场中间走去,个个都是一脸地欣喜。

    不光有拎着钱袋的一家之主,也有拖着小孩地妇女们,女人们出门前似乎都精心打扮了一番,仿佛过节一样走着说笑着,

    “彭婆,你那棺材本,也要买国债去啊?”

    老婆婆笑得一脸的菊花,得意地和中年妇女比划道,“知道哦,我也知道哦。钱放官家那里不怕贼哦,到时候我凭扳指去拿就行了,还有利钱拿,不光你知道,我也知道哦。”

    庞宁骑在马上听到这样一番对话,点头笑道,“百姓倒是相信我南海国官府的。”

    那林掌柜跟在旁边,见有话头可以套近乎,赶紧插嘴道,“大王们说免税,这两年一分钱税钱没收过。办法院,那法官没一个人说贪墨的,全是清天大老爷。这一分钱税没收,又是办水利又是修路的,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官府为百姓办事这都是看在眼里的,琼州百姓能不相信官府吗?”

    “虽说有些公司可以投资,但百姓还是胆小的多,投进去的都是小钱。”

    林掌柜摇了摇头,似乎觉得自己语言的力度还不够反映情况,大声喝道,“殿下,我看别说十两银子,如今只要殿下开个口,就是把命借给南海国官府,琼州人也敢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