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八节 脊梁 (第2/2页)
。 赵谷和赵玉争论是闹着玩的,它也不过是习惯性和赵玉作对,和师父最喜欢的赵玉唱反调,却没想到一向护短的师父会要自己人把位置让给北王衙门。事情有点突然,赵谷一时也是说不出话来。 但师父是个认死理的,说话向来是不改的,两个青年都知道这话说出来就是定了。 好久,倔强的赵玉才回头说道,“我知道了,师父,我明天就回府城把这摊事交接出去。” …… 崇祯六年二月,琼州府府城城北,南海国太学府大讲堂。 董学普结束了简短的演讲,笑了笑说道,“也就是这样了,以后我兼任太学府祭酒职位,希望各位同学再接再厉奋发图强,继续钻研学问弘扬精神。” 在赵玉的治理下,这个南海国最高学府里向来气氛轻松,学员们倒没有官场上商场上那些习气。便是堂堂北王接手太学府,履新的演讲结束,竟也没有一个人鼓掌。董学普讲完话,可以坐下两三百人的大讲堂里顿时响起一片私语声。 一片嘈杂中,一个穿着青衫的学生站了起来,大声问道,“北王殿下,我可以说话么?” 董学普笑了笑,大声说道,“说!当然可以说!南海国每个百姓都可以畅所欲言,更何况是我们层层选拔出来的英才?这位同学要说什么?” 那个穿着青衫的学生被董学普的话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摸着脑袋笑道, “殿下,前任祭酒一直和我们说,太学府里的学生都是层层选拔的精英,说要把我们作为未来南海国的精英培养。祭酒说过,那些没有上过太学的海商能够发财,我们上过太学的学生学习了系统的知识,更应当成为商场,科研领域的精英。” “如今殿下做我们的祭酒,是不是继续这个理念呢?” 从零开始从一穷二白开始崛起于琼州的南海国,它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依靠的是开拓疆土的军人和敢于冒险的海商。因为是这样的发家史,南海国的社会风气非常崇尚个人奋斗。在南海国,军人、商人和科研人员是最令人尊敬的英雄。
赵玉的办学宗旨定得很现实——他要把这些普通出身的少年、青年培养成成功人士,让他们成为科研领域和商业领域的精英。谁不希望成为精英,活得风光活得好?七公子如此厚道,自然深受学生们拥戴。 如今七公子不再管太学府,北王出任祭酒。虽然这样一来太学府的级别是高了很多,但是北王是怎么定位这个太学府的呢?那个青衫书生的问题是所有学生关心的,一句话问出来,嘈杂的大讲堂里顿时安静下来了。 陪同北王过来的王田坐在讲堂第一排,听了这话差点被一口茶噎住,真是有点佩服赵玉的办学思路了。太平王带出来的人都一个模样:心好,实在。赵玉的思路不像是办学校的思路,完全是企业家的思路,简直就是要带领这些学生发家致富奔小康嘛。 回头看了看一屋子自负而雄心勃勃的太学府学生们,王田有点好笑地扬了扬眉头。 董学普笑了笑,在讲台上淡淡说道,“大家都是人,都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希望被父母认可被异**慕,我很理解各位同学的疑虑。” 环视全场,董学普说道, “第一次来太学府主持工作,刚才的演讲说的都是套话了。其实我一直想说,我很羡慕你们。你们才二十岁不到,你们的人生刚刚开始,可以为南海国做很多事情。建国时候我就已经三十岁了,如果我五十五岁退休,我只剩下二十二年,而你们还有三十五年。” 全场轰然大笑,学生们以为北王在开玩笑。见堂堂北王居然还说羡慕自己,学生们一时都觉得这高高在上的祭酒亲近了几分。 等学生们的笑声停了,董学普又说, “以前我看到过一句诗,叫做‘慷概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写诗的人后来做了很多坏事,但我觉得写这诗歌的当时,他确实算写得很好。” 十七世纪是一个诗歌的时代,这年头只要识字的人都会写几句诗,基本上就和后世的流行歌曲一样。董学普念的是一首好诗,一时引得讲堂里的学生们将那句诗文反复吟念。 等讲堂里渐渐安静下来,董学普接着说道,“这个世界很复杂,我虽然是南海国的北王,却是最差劲的一个王。我其实是一个不聪明的人,我有时候很苦恼,苦恼于看不懂这个世界。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和我这样。” 又有一些学生笑了起来,董学普也笑了笑,拂了拂青衫上的褶皱说道,“我总在想,为什么那些日夜耕作在田间的大明朝百姓,一年收几千斤的粮食一家人却连饭都吃不饱?我想不通,为什么那些忙于针线大明朝妇女,每天要为贵人们做好几件绸缎衣服,可自己的衣服破了,连打补丁的碎布都找不到。” 南海国建国不过三年。三年前,这个岛屿上比对面的大明朝更穷,这些学生都是经历过穷苦日子的,一时都被董学普的话所吸引。 “我总在想,为什么本该维护公平的大明官吏,不厌其烦地破坏他本该保护的社会秩序。为什么大宋赵官家坐拥汉人天下却被鞑靼灭了国。为什么?朱皇帝手下有百万大军,却让彝人在两广施虐,让女真人在辽东叩关,让我们汉人一次次被异族**?” “这些年来,我总在想。我想一个国家,是需要一些精神的。一个民族,是需要脊梁的。” 环视全场,董学普平静地说道,“你们是南海国的少年,更是民族的未来。五王来不及做的事情,你们可以做。五王不能做的事情,你们可以做。你们来完成我们不能完成的事业,我想,这就是我对太学府的定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